堯都區(qū):“仙足古鎮(zhèn)”好時光

2018-01-17 11:16:13 來源:臨汾新聞網

  臨汾新聞網訊 堯都西北天壽山下有一鄉(xiāng)鎮(zhèn)叫魏村,因其危巖上有對深至尺余的神仙腳印,加上此鎮(zhèn)地貌又酷似赤足,好事者便戲稱其“仙足古鎮(zhèn)”。多少年來,仙足印證了山下百姓踏石留痕、強村富民的實干創(chuàng)業(yè)精神,也為當地留下了別樣風光。

  “羊城”有寶

  古鎮(zhèn)第一村是羊舍,縣志載其明清時期稱羊城里。老人傳言,晉國羊舌氏叔向曾領兵駐扎在羊舍一帶,看來,這里還應該是晉國文化的余脈。

  可惜,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內除有座沒帽的玄帝樓和瀕臨坍塌的關公廟、明代戲臺外,其他傳說中的佛廟、社壇、紫禁城、舍利塔、文昌閣、造紙坊、千手觀音,乃至新石器時代遺址,或化為一堆瓦礫,或深埋民居之下。黃土高坡,一墚兩溝,美名之下其實難符。原本輝煌一時的羊城,掛在人們口頭上的依舊是焦苦羊舍。

  2003 年,輟學回村摸爬滾打十幾年的李連鎖,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他常說此生不怕苦、不怕累,可偏偏有個別光景過不下樣子的人夜間常去玄帝樓、關帝廟焚香求愿。艱苦的環(huán)境,窮苦的日子,致使一些人集體觀念淡薄,理想信念扭曲。這一屆村兩委班子決議用文化興村的事實證明要過好日子,迷信要不得,要靠自己,要靠黨。

  窮則思變,時過境遷。2012年,巍巍玄帝樓拔地而起,竣工慶典成了羊舍金秋文化節(jié)的狂歡招商日。一座樓,使人視野開闊、心靈凈化;一座樓,與村增光、與民添福,難怪群眾夸其為萬福樓。

  之后應群眾要求,當關公廟搶修倡議再次擺上案頭時,李連鎖家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磨難,先是愛人患腦瘤,三次住院英年早逝;此后本人也積勞成疾雙眼模糊,嘴眼痙攣住院動了手術。當時兒女還沒成家,八旬老母體弱臥床,一日三餐得自己動手,李連鎖欲哭無淚,幾乎一夜白頭。

  顧家還是謀公?村“兩學一做”的黨課開在了村支書的病床上。大家認為,如果說玄帝樓撕裂了封建迷信的虛幻愚昧光環(huán),那么搶修關公廟則是進一步引導村民弘揚傳統(tǒng)道德的修身齊家之寶。人是要有點精神的,在創(chuàng)建古鎮(zhèn)文化旅游事業(yè)的今天,關公廟要修;先把關老爺忠義誠信的美德樹起來,進而講好中國故事。精神文明功能的釋放,可以化為羊舍扶貧創(chuàng)業(yè)的正能量。

  2017年金秋,在社會各界仁人志士的通力合作下,羊舍修復關公廟工程啟動。李連鎖說: “有生之年一定要為民多辦幾件實事!”當下帶頭捐款3萬元。這也是他幾年來為村里打井、修路、興學、建廠等公益事業(yè)的第五次慷慨解囊。平水羊城、雛鳳凌空,隨著廟前羊城廣場的拓寬,家家謀劃“農家樂”,文化旅游將成為羊舍古村振興的主旋律。

  老廟有戲

  老廟在魏村,俗稱三王廟。三王者,牛王、馬王、藥王也。牛耕田,田糧足;馬戍邊,邊關安;藥治病,病康復,舊社會生產力落后,若能成全上述夙愿,在百姓看來簡直就是盛世小康。炎帝神農氏以牛為圖騰,多少年來,人們來牛王廟頂禮膜拜,唱的就是農耕文化大戲。

  說牛王廟不能不提元代戲臺。1986年第二次全國戲曲學術研討會在臨汾召開,牛王廟戲臺吸引了國內外上百家單位的專家學者來魏村考查。1996年國務院將其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牛王廟會也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政府撥專款修繕了廟內文物,并增添了防火、防盜設備,牛王廟煥然一新。

  牛王廟自建廟至今,流傳著“亳州封侯、飛覃選址、汗牛夜運、老槐測天、山棚奇觀、砸耳啞鐘、鞭打春牛、元碑蒙難、舍家保廟、雷公禁雨”十大傳奇。2008年村委會組織編寫的堯都三晉文化研究會叢書《堯都平陽古村落——魏村》的發(fā)行交流,更使魏村聞名遐邇。多少年來,元代戲臺唱紅了三晉,牛王廟滋潤了古鎮(zhèn)。

  20世紀60年代,為發(fā)展經濟,這里興工建廠,洗煤燒焦、挖礦煉鐵,最終升格為鋼鐵企業(yè)。由于當年環(huán)保觀念以及技術設備沒到位,人多了、車多了、水黑了、空氣臟了,一直到廠子破產下馬,魏村周邊10平方公里內,小煤礦、小水泥、小磚廠、小石場,星羅棋布。廠內廠外礦渣堆積如山,雜草叢生、蚊蠅撲面。廠子破產,職工分流遠走高飛,留給守土百姓的只有影響健康的環(huán)境。

  2006年,出身寒門的青年張曉明出任村委會主任。他也承包過水泥廠,雖然壯大了集體經濟,也深知急功近利帶來的環(huán)保弊端。古鎮(zhèn)再好,礙于環(huán)境短板,既吸引不來客商,從長遠看恐怕也安不下村民守土之心,老廟也只能唱“空城計”。

  2015年,張曉明兼任了村黨支部書記,在鎮(zhèn)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打響了一場從求生存到求生態(tài)、盼溫飽到盼環(huán)保的鄉(xiāng)村文明攻堅戰(zhàn)。黨員議事會上制定規(guī)劃,群眾代表建言獻策。此后,社會名流出動機械設備,群眾積極投工投料。垃圾雜物集中深埋,礦渣焦坑碾實攤平,上覆沃土,植樹造林。自老廟向東延伸百米接新開公園,往南連商品街至村中商貿中心。新修的南峪西坡大道,貫穿農林沃野,配有下水道且拓寬、硬化、美化成一環(huán)。鎮(zhèn)內沿街店鋪繁榮、花木蔥蘢,每日黎明保潔員清掃、垃圾車環(huán)繞,加上從臨汾開來的首班電動公交,與廟前廣場晨練音響一起,構成了新時代堯鄉(xiāng)古鎮(zhèn)的晨聲。有趕集客商點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里人干得好!”

  生態(tài)美引來了文明興。移風易俗,風清氣正,環(huán)境好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在改變,每年廟會及春節(jié)鬧紅火的文藝節(jié)目變得時尚多彩了。在樊海燕、張根龍、樊辛明等鄉(xiāng)賢表率的倡導下,村里養(yǎng)老、敬老、孝老的風尚變濃了,立德樹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家國情懷變高了。

  整治環(huán)境的戰(zhàn)役告捷,生態(tài)美、百姓安,人人臉上洋溢出美滿幸福的笑容。

  南頂有景

  頂是山的俗稱,天壽山與洪洞青龍山隔澗相望,戲稱“中武當”,古時為平陽朝山的道教圣地。登上山頂,環(huán)顧四野,層巒疊翠,溝深林茂,一步一景。

  先說頂巔“世尊院”,始建東漢初年,唐時因山高氣爽,亦名清涼寺。世尊院坐西面東,一進四院,依次為鐘鼓樓、玄帝閣、祖師堂、玉柩宮,儒道佛同存,香火鼎盛。大院南北各券連體磚窯;底層依山砌窯,蜂房蚊穴,暗道貫穿,煞費苦心。鎮(zhèn)院之寶當數妙峰銅殿,飛檐明柱,透雕窗欞,堪稱工藝珍品。出得山門俯瞰平陽,沃野染碧、汾水飄帶,阡陌縱橫、村寨棋布,真?zhèn)€一軸民俗風情水墨畫。

  世尊院桂殿蘭宮,櫛比鱗次,氣勢恢宏,風光無限,歷代為平陽游覽勝地。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春秋兩季廟會,遠近商販蜂擁而至,踏青朝山香客人聲鼎沸??上?,1939年4月22日,此錦繡河山被日寇付之一炬。目前,世尊院頹垣斷壁兀立山頭,院內僅留殘碑百幢,只有山門石獅怒目揚鬃,訴說著“鎮(zhèn)山之王、死而不朽”的民族精神。

  天壽山周圍青山綠水處處是景,現簡略介紹小峪寺與滴水巖兩處。小峪寺景區(qū)在世尊院南三華里,沿途老牛灣、紅葉溝、麻茹萍、一線天,最后至小峪寺。這里集密林、草茵、巉巖、古剎為一體,最美不過色彩斑斕之中秋。

  世尊院北坡之后為滴水巖景區(qū),沿坡穿林,海眼泉、石雞池、水簾洞、臥佛潭、望鄉(xiāng)臺,以水養(yǎng)景、生態(tài)宜人。另外,臨澗舍身崖是平陽三大話本傳奇之一——《安青山舍身孝母》的故事發(fā)源地。

  春踏青、夏乘涼、秋品果、冬賞雪,天壽山四季有景各具特色。加上春之舒肝和胃的霖瓣芽,夏之敗火消食的山韭菜,秋冬益氣健脾的小蒜和石茶等山味養(yǎng)生佳肴,如果說世尊院毀了天壽山往日的風光,那么周圍景區(qū)仍蘊含著原始生態(tài)的脈脈靈氣和蓄勢待發(fā)的勃勃生機。

  近年來,許多仁人志士為之奔走求助,呼吁社會投資開發(fā)天壽山景區(qū)。2017年,是實現魏村鎮(zhèn)黨委政府“厚植文化優(yōu)勢 打造旅游古鎮(zhèn)”目標的攻堅年,當年硬化美化了環(huán)鎮(zhèn)及盤山公路;山門外神仙腳印處新建了天壽山涼亭。環(huán)鎮(zhèn)沿途梁家莊的藥用牡丹、車輻村的瓜果采擷、羊舍莊的糧倉垂釣等農家樂觀光項目也在火熱建設中。如今,魏村古鎮(zhèn)圍繞“羊舍、魏村、天壽山”的一日游,正日漸熱鬧起來,和諧美麗的仙足古鎮(zhèn)迎來了新時代。(德溪 樊巖)


     

責任編輯:姚建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