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柴家莊村:錦繡美景入畫來

2018-02-02 09:11:22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shù):

  臨汾新聞網訊 幽雅別致的田家小院,寬闊平展的鄉(xiāng)間道路,功能完善的“兩委”陣地,靜謐安靜的農家書屋,道路兩側,木槿、月季錯落開放;文化廣場,歡歌笑語漸次傳來……

  近年來,襄汾縣西賈鄉(xiāng)柴家莊村借力水庫移民扶持項目,著實改善人居環(huán)境,著力完善基礎配套,著眼豐富群眾生活,一個充滿現(xiàn)代氣息,又不失田園風光的美麗家園展現(xiàn)在雙龍湖畔。

  拼顏值:破而后立的新家園

  曾經的柴家莊村臨水而居,地沃民豐,有“小江南”之稱。1976年襄汾縣水利兵團施工,興建躍進渠、南賈水庫等“三渠兩庫”,全村千畝沃野被淹,整村搬遷到村西坡平坦地帶。搬遷后的柴家莊,地少人多,基礎設施落后,全村85戶、298口人,耕地255畝。當時流傳“住土窯,睡土炕,姑娘不嫁柴家莊”的說法。

  破而后立意味著百廢待興。多年來,柴家莊“兩委”班子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色,制定村莊發(fā)展規(guī)劃,實現(xiàn)了昔日美景重現(xiàn)。

  在鄉(xiāng)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2010年投資5.6萬元,改善灌溉面積550畝;2014年投資10萬元,硬化道路1400平方米;2016年以來,新建村“兩委”陣地12間,硬件設施一應俱全;活動室、衛(wèi)生所252.8平方米;硬化文化廣場960平方米;安裝不銹鋼欄桿84.5米,太陽能路燈45盞;栽植各類花卉苗木200余株,冬青草皮等300平方米。

  管理跟得上,村容靚起來。村喇叭響起來,宣傳欄用起來,群眾觀念轉過來,自覺維護成習慣;“清潔村莊”“綠化鄉(xiāng)村”……“兩委”帶頭,集中清理;專業(yè)保潔員,“一周兩小掃,十天一大掃”;清走的是垃圾,改變的是陋習,垃圾不落地,環(huán)境怡人心。

  練肌肉:產業(yè)支撐的新發(fā)展

  “不能讓村民做了犧牲還受窮”。鄉(xiāng)黨委、政府政策上想辦法、資金上給支持、項目上牽“紅線”,村“兩委”積極落實,確定了“鼓勵外出務工,特色種養(yǎng)結合,推進光伏發(fā)電”三條路徑,練出富民強村的“肌肉”。村子美了,有面子;村民富了,有里子。

  鼓勵外出務工。多年來,村里鼓勵青壯年外出務工,制定留守老人、兒童的照顧幫扶措施,解決外出人員的后顧之憂。村里外出打餅子、做保姆、賣粥、包灶的遍布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形成“大攤小攤都有攤,家家都開小汽車”的局面。

  特色種養(yǎng)結合。在村“兩委”干部帶頭下,依托地理位置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特色種植、特色養(yǎng)殖。2013年,投資40余萬元建起養(yǎng)鵝場;2014年在原有場地上養(yǎng)殖貉子,產生良好效益。同時,發(fā)展蘋果種植40畝,丹參、黃芩等中藥材種植戶日益增多。

  推進光伏發(fā)電。光伏發(fā)電項目是襄汾縣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美麗家園項目”的一項重點工作。據測算,柴家莊村級發(fā)電站年發(fā)電量160000度左右,年收益約14萬元。

  挖內涵:移民精神的新篇章

  因為移民,柴家莊村有著“舍小家為大家”“敢于從頭再來”的移民精神,這也是村子發(fā)展的魂。

  “把柴家莊村打造成移民新村的典范”,在鄉(xiāng)黨委、政府確定的這一工作目標指引下,投資10萬元新建文化長廊,繪制“柴家莊變遷”恢宏場景450平方米;書寫文明鄉(xiāng)風標語200余平方米;立起村名標志碑1塊。同時,進一步完善衛(wèi)生室、文化活動室、活動廣場、“農家書屋”等公益設施建設。廣場舞跳起來、秧歌扭起來、戲劇演起來,鄰里之間更加親近融洽,民風、村風持續(xù)好轉,形成崇尚道德、倡導文明、自強向上、和睦友愛的新風尚。真正意義上的美麗,由內而外,

  不僅要讓村民“身有所棲”,更要“心有所寄”,柴家莊新任“兩委”班子目標明確,干勁十足!(沈宗珍 曹維康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