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至今的古代零食“太平烤饃”

2014-09-26 08:19:00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襄汾縣汾城鎮(zhèn)位于臨汾西南部,西傍呂梁姑射山,古稱太平縣,唐代為尉遲敬德的封地,故又稱鄂公堡(俗稱敬德堡)即今汾城鎮(zhèn)。盡管經(jīng)歷過歲月的滄桑,但是這里依然留下了許多的古建筑、民間手工藝等文化遺產(chǎn)。其中,流傳至今的民間美食“太平烤饃”就是其中之一。

說起“太平烤饃”,就不得不說其代表性傳承人趙仙花、柴跟懷,其祖上至今居住在汾城鎮(zhèn)(汾城鎮(zhèn)原為古太平縣)西門外古城墻邊,與馳名已久的太平書院比鄰而居,一直從事“太平烤饃”的制作和創(chuàng)新,選用優(yōu)質(zhì)面粉、佐料和面,按照一定的比例,秘制加工成為餡料,將餡料包進面皮中拓刻,用傳統(tǒng)秘制的熏包熏烤即成,并且在傳統(tǒng)工藝上再次創(chuàng)新,把“太平烤饃”的品種加以擴大,增加了應(yīng)時應(yīng)景、小孩過生日、滿月專用的“油虎臉”,以及“爐篦”等。

“說起這門手藝,還得從當時的‘龍門書院’說起?!壁w仙花說道?!疤娇攫x”源自于古太平的“龍門書院”。相傳隋朝時,有個叫王通的賢士在汾城(古太平)西門外(小疙瘩)建“龍門書院”。學(xué)生們自帶干糧,吃飯時熱水就饃(汾城人土話把饅頭叫饃)。書院的大師傅把饃烤黃后,居然成了書院獨特的干糧,好吃、耐放,別人爭相效仿,有的家長心細,制成帶餡的饃饃。書院的老師遂起名為:太平烤饃”??诳谙鄠鳎娇攫x”就成了古太平家喻戶曉的美食。一些人去外地做買賣,帶著做好的太平烤饃在路上吃。其代表性傳承人趙仙花、柴跟懷的“太平烤饃”是一代一代所傳承下來的。

“說起它的味道,那真是沒得說,外脆里酥、外咸內(nèi)甜、外干里軟?!辈窀鷳颜f道。太平烤饃具有消食開胃、軟化血管、養(yǎng)心益腎、健脾厚腸、除濕止渴等功效。面粉中含有人體所需豐富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鈣、鐵、鉀、鎂、礦物質(zhì)、碳水化合物等,對氣血腎虛、消化不良具有很好的食療效果。“太平烤饃”以其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和工藝 流程做出香酥可口、甜而不膩、入口即化的特色食品。因其獨特的外脆里酥、外咸內(nèi)甜、外干里軟的特點形成了它所具有的存放時間長、不易變質(zhì)、便于攜帶的美食佳品。

“真的挺高興,那時候知道成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還讓老伴買了鞭炮,慶祝了一下?!辈窀鷳颜f。2012年,太平烤饃”的手工技藝,被確定為臨汾市第三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兩位老人喜極而泣,多年的心愿終于達成。

“太平烤饃”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交融,是古太平民間風俗、風情、美食文化的展現(xiàn),它展示的不僅僅是古太平的美食文化,更是古太平的歷史文華、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幾百年來沉淀積累的輝煌成果,具有重要的美食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記者 郝海軍 實習(xí)生 高望晉 文/圖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