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最后一張圖片了。

重新播放

人生“一碗面”

攝影作品 時間:2014-04-28 15:59:12 
  支持鍵翻閱圖片
1/12

       作者:郝微微

       群眾路線教育,隨西社區(qū)主任去城郊王家莊走訪貧困戶。主任告訴我,我們要去的人家,男主人叫王金海,55歲。女主人叫翟明鳳,54歲。王金海5歲時患小兒麻痹癥殘疾,翟明鳳3歲時患視神經(jīng)萎縮失明。雖然主任介紹了夫妻的情況,當走進他們的家時,我還是心顫了——


       我們這次來,主任還有個任務(wù),就是審核他們的低保。按照程序,他們拿出了結(jié)婚證。上面記錄著1985年12月13日,離隰縣縣城40公里的陽頭升鄉(xiāng)華石頭村26歲的村民王金海與隰縣城關(guān)鎮(zhèn)王家莊村25歲的村民翟明鳳結(jié)婚。“我們是合法夫妻!”憨厚的王大哥居然和我們開起玩笑,可語氣間透出自豪,大姐則一臉幸福。
 
       大姐愛說愛笑,幽默風(fēng)趣,我也就沒有了拘束:“你和大哥怎么認得的?”“村里人介紹的?!薄耙灰婄娗榘??!薄肮?,我到現(xiàn)在也沒看見過他的眉眼?!贝蠼阋魂嚧笮?,我們卻心酸了。一對同命相憐的夫妻?。?/p>

       時間已近中午,按照社區(qū)安排,午飯就在他們家吃。可看到他們的情況,我準備去外邊買幾個菜,可夫妻倆死活不讓。女主任自告奮勇,夫妻倆一連聲說:“你們是稀客,哪有讓客人做飯的道理!”“可你們......”我欲言又止?!澳闶桥挛覀冏霾涣税?,不就是多做一碗面嘛,告訴你,我們已經(jīng)做了30年了!”

       “正好弟弟拿來幾個洋柿子(西紅柿),咱就吃洋柿子雞蛋抿尖。”“洋柿子雞蛋抿尖“是我們隰縣最具特色的農(nóng)家飯,也是招待貴客的佳肴。說話間,大姐麻利地提起案板,大哥在一旁和面。
 
       大姐讓大哥把“洋柿子”拿來,大哥趕忙動起手來,可看得出來,他不怎么在行。好像怕大姐不高興,他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

       “就不是你干得活,還要在外人面前諞(炫耀)!”大姐似乎有些嗔怪,可我們和大哥都笑了。我發(fā)現(xiàn),大姐落刀準確,菜片厚薄均勻,刀工絕對是我們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大姐居然可以剁菜沫,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哥說:“她是個要強人,從我們到了一塊,她就不要別人插手,要說起來,我們的日子簡單,不過一碗面的事,可天天要做一碗面,30年了!”大哥嘆了口氣,我們聽得出那是感激。

       然而,在檢驗自己的勞動成果時,我們看到了大姐的艱辛,菜切完了,她仔細摸了一遍,這個過程對于我們來說,不過就是1秒鐘的功夫,但她用了足足一分鐘。

       那舞動的刀始終讓我們心懸著,大姐感覺到我們的擔心:“不要怕,一開始也切過幾回手,以后就再沒有,過光景不流點血還行?”大姐豪爽的笑了,可女主任的淚水卻流淌著。我的心在震撼:為了一個家,為了他們樸素的“一碗面”的日子,他們不流淚,只流汗,甚至流血,他們演繹的是偉大的奉獻精神!面對他們,我們應(yīng)該汗顏!

       大哥也在一旁忙碌著,他面案的功夫是上等的。他說,30年來,他在廚房的主要任務(wù)就是和面,因為這是體力活。他還炒菜,因為妻子看不見。
 
       于是,為了我們的“一碗面”,也為了他們的“一碗面”,他們在忙碌著。我想到了他們30年來的“一碗面”。
 
       和好面,大哥讓妻子“看看”?!坝挚涑秮砹耍 憋@然大姐對丈夫的技術(shù)是放心的。我卻看到了和諧、溫馨,有了這一派安詳,天大的困難在他們面前都得低頭,他們“一碗面”的光景也越過越紅火。

       得到了妻子的贊許,大哥又進入新的程序,剝蔥剝蒜。他說,這是“小工子”的活計。我又想到,家就是一個團隊,講究的是配合和默契,這是“一碗面”日子的最好佐料。

       “大工子”當然是妻子的,大姐揮刀切蔥切蒜,真是蔥如絲,蒜如紙,有滋有味的“一碗面” !

       炒菜的任務(wù)是大哥的,但妻子忙著遞各種調(diào)料。一切是那樣的默契有序,井井有條。

       大哥讓妻子嘗嘗味道,大哥告訴我們,他吃鹽重 ,讓妻子嘗嘗他才放心。

       大姐說,今天有客人,偷會懶,剩下的活就讓“掌柜的”干吧。她和女主任拉起了家常。她告訴我們,他們確實很難很難。結(jié)婚后,生了兒子和女兒。為了養(yǎng)育兒女,她每年都給人家打核桃,打杏仁,一冬天能掙幾千塊。丈夫也打工給人家看工地。談到這些,她始終微笑著,我想到,這是人生的微笑,洋溢的是堅韌不拔,不折不撓!

       娘年和婆家的人對我們都很好,兄弟姊妹湊錢給我們修了四間平房,縣殘聯(lián)還給了住房補貼,吃上了國家低保,民政局還救濟,逢年過節(jié),縣里、鎮(zhèn)里、社區(qū),村里都慰問,日子比過去舒坦多了!“你是記者,一定要在廣播里電視里替我謝謝他們呀,我看不見,我的耳朵可好著哩!”她再三叮囑我,而我卻捫心自問,對父母、對親人、對朋友、對社會、對國家,我們學(xué)會了感恩嗎?

       孩子們都爭氣,學(xué)習(xí)優(yōu)秀。兒子為了妹妹,把上大學(xué)的機會放棄了,打工補貼家里和妹妹。女兒考上了侯馬重點高中,免費讀完高中考上浙江師范大學(xué),國家給了助學(xué)金。今年女兒考上研究生,因為不愿拖累家里,也放棄了?,F(xiàn)在正在考公務(wù)員。我們都支持她!我在反思:當我們把對兒女的糾結(jié)歸咎于社會或教育制度時,我們是否失之偏頗,是否完美履行了“身傳言教”的職責(zé)呢?

       “兒子娶了媳婦,生了個大胖孫子,這輩子沒白活!”我在沉思:當我們醉心于各種養(yǎng)生之道時,應(yīng)該明白,淡漠名利才是長壽的深刻要義,知足常樂才是養(yǎng)生的核心內(nèi)涵。

       說話間,大哥說飯好了,大姐立刻起身把飯桌抹了又抹,大哥告訴我們,每天大姐不知道要把家里抹多少遍。我們立刻想起他們家里的纖塵不染。

       大姐說,因為看不見,30年來,每“一碗面”丈夫都要給她調(diào)好。其實,大哥付出的是體貼和關(guān)愛,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應(yīng)該具備的人生要素,對家庭、對社會莫不如此!

       每“一碗面”也總是先端給自己。其實,大哥呈現(xiàn)的是責(zé)任和義務(wù),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應(yīng)該具備的人生素質(zhì):對家庭、對社會莫不如此!

       這“一碗面”他們一吃就是30年,而且還要不知吃多少年。相依為命,相濡以沫,我相信,他們越吃越香甜!
 
       “一碗面”也是我們的人生,我們應(yīng)該懂得,我們的人生不僅屬于我們自己,更屬于社會、國家!
 

 

網(wǎng)站運營:0357-2037928 網(wǎng)站郵箱:1127198597@qq.com  工作聯(lián)系QQ: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網(wǎng)站新聞熱線:0357-2037928
地址:山西省臨汾市花果街中段臨汾日報社 郵編:041000

本網(wǎng)站所刊登的臨汾日報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臨汾日報社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備案登記證編號:14093051 晉ICP備 09004084號 技術(shù)支持:北京藍太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本網(wǎng)站建議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 

晉公網(wǎng)安備 141000020001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