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速度”
王曉陽
舊歲已去,新春又來。記憶中,我對新春拜年最難忘的不是新衣新鞋,不是糖果餅干,也不是紅包鞭炮,而是拜年出行方式的嬗變。
小時候是走著拜年的。每到大年初二,一家人奔赴十幾里之外的外婆家拜年。冬風呼嘯,大雪紛飛,大地鋪上一層厚厚的白色地毯。我們手里提著大包小包的禮物,深一腳淺一腳行走在鋪滿積雪的山路上,走不好,就會一腳陷進厚厚的積雪中,人仰馬翻。我們跨過大橋,穿行盆地,濡濕的右腳磨起了一個血泡,稍微觸動血泡,如針扎一樣疼痛。我只好咬牙堅持,心早就飛到外婆家了。要知道,最吸引我的,是外婆為我們準備的糖果。外婆倚窗望見我們,歡喜不已,笑著迎上來,一邊絮絮叨叨,一邊端出來花生、瓜子、餅干、糖果款待我們。
少年時是騎著自行車拜年的。姑媽家遠在四十里外,路途遙遠。很多時候,一場大雨,山路坑坑洼洼,行走異常艱難。幸好家中買了兩輛自行車,父親和我各騎一輛。我載著姐姐穿行在鄉(xiāng)道國道上,馳騁在皚皚白雪間,如一只春燕展翅飛翔。姐姐烏黑的秀發(fā)隨風輕揚,灑下陣陣銀鈴般的歡笑,和著單車的鈴聲,交織成最青春亮麗的樂章。藍天白云下,一路是外出拜年的人流,沐浴新春氣息,熙熙攘攘的。以往兩個多小時的路程不到一個小時就可到達。姐姐說,自行車拉近了拜年的距離。
青年時是坐高鐵去拜年的。家鄉(xiāng)啟動了村村通工程,又開通了高鐵。水泥公路寬敞平坦,出行更加干凈便利,外出拜年腳不沾泥。即使遇上雨雪,也不打緊。每逢這時,我都會想,多么神奇呀,化天涯為咫尺。窗外的大山、小河、山村、稻田紛紛“撲面而來”,讓人目不暇接。
中年時是駕駛私家車拜年的。車子穿行在崇山峻嶺中,迎面的轎車呼嘯而來??窗?,村子里家家戶戶的門前,都要留出一小片地方當停車場,人們只要看見誰家的門口停了什么小汽車,就會猜測哪家親戚來了,然后一起嘮嘮家常。
如今疫情猶在,時興微信拜年。我家早早置辦了年貨,買了新衣新鞋,掛起了火紅的中國結。不出省,少聚會,微信拜年。我的做法得到了父母和親友們的理解支持。在微信視頻中,他們說,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給年一個安全的距離,微信拜年是最好的選擇!微信視頻拜年雖然少了串門的喜氣,不能一家團聚,不能與外省的親友吃團圓飯,但是不能隔絕親情,也不能隔絕年味,更不能沖淡中華民族新春的味道。
你看,視頻中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映紅了父母的臉龐;你聽,女兒向爺爺奶奶視頻拜年,脆生生的聲音、可愛的拱手姿勢,惹得父母哈哈大笑,這種溫情的拜年,難道不是新春最美的風景嗎?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