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東湖之游
霍元輝
2016年5月6日,我與陳志英在浙江省紹興市由戰(zhàn)友李青蘇陪同,到紹興市東湖景區(qū)進行了游覽。
東湖位于紹興市古城東約6公里處,它以崖壁、巖洞、石橋、湖面的巧妙結合,成為了著名園林,是浙江省三大名湖之一。
我們順著景區(qū)游覽,先后到陶公洞、仙桃洞、聽湫亭、霞川橋、飲綠亭、桂嶺、秦橋等進行了觀光。尤其是我們乘坐魯迅筆下描寫過的烏篷船環(huán)湖進行了游覽。青蘇說,東湖在水中,必由之路坐烏篷。如果到了東湖不坐坐這水上“的士”,是無法領略到東湖的山水風光的。我們坐上船后搖船的人提醒我們,不能把手伸到船外戲水,也不能在船上站立或行走,必須聽從船工指揮,否則小船會不小心把你掀入到湖中。船在水上漂,如在鏡中游,烏篷船就像水中的精靈,搖船的人頭頂烏氈帽,嘎吱嘎吱地搖著烏篷船的船槳,偶爾用淳樸的紹興普通話與我們交談,時而還激情地唱起了“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的“紅高粱”電影插曲,真是別有一番滋味。不知不覺船到了東湖第一橋秦橋,據(jù)說這是因為秦始皇曾經(jīng)到過這里而命名的。穿過秦橋,遠遠看到的是一個湖心小島。側目南望,便是東湖的桂嶺了。說是嶺,卻不大,像是一個小島,依巖而傍湖,曲徑能通幽。附近還有一個“香積亭”,周圍的盤槐形狀奇特,傳說是牛郎與織女幽會的地方。我們抬頭仰望,還看到石崖上的“挺秀”二字,這是清代紹興縣官蔡錫候所題,內容自然是歌頌東湖的美景風光了。
小船向前,穿過湖中小堤,便是人們夢魂縈繞的仙桃洞了。當年的采石匠人,在兩個巖石中間留下了一堵厚不盈尺的石壁,石壁中央,又鑿一門,西邊刻有:“洞五百尺不見底,桃三千年一開花”門聯(lián)一幅,頂上赫然寫著“仙桃洞”三字。傳說是王母娘娘在此種植了仙桃,三千年摘一次桃,天將在此日夜看守防止被盜,崖壁上至今還留著天將坐過的靠背椅呢。船從“仙桃洞”出來,空谷傳聲洞已接近我們了,此洞下大上小,形狀極似喇叭。我們在洞內喊了一聲,聲音在洞內回蕩,經(jīng)久不絕。尤為奇怪的是在對面堤壩上的萬柳橋上聽得最為清楚,當然這不是北京天壇的回音壁,它沒有經(jīng)過人為的刻意加工,其中謎底至今仍未解開。
烏篷船穿過似橋非橋的小石孔,來到了霞川橋。橋的兩側寫道:“剪取鑒湖一曲水,縮成瀛海三山圖”。內容是形容東湖風景秀麗,它剪取了鑒湖水系最美的一段河水,把東湖比作“山海經(jīng)”傳說中的三座仙山,由此可見東湖的地位。因為它的橋墩看起來像一個山川的“川”字,叫它霞川橋是最貼切不過了。
青蘇說:東湖有奇石,石石都有景;東湖有奇洞,洞洞是奇觀。仙桃洞之勝在于巧,而陶公洞之妙在于絕。到了仙桃洞不到陶公洞其憾莫過于到了廬山而不游含鄱口一樣。我們乘坐的烏篷船往右一拐,一大石壁擋住了去路,石壁上鐫刻有郭沫若先生當年秋游東湖所題的四言詩一首:“箬簣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因為這里水面窄小似帶,小舟的船槳已提出水面,在石壁上東戳一下,西撐一下。待其將船往左駛入石洞內,霎時天光驟暗,周圍變得清涼無比,仿佛置身于一個清涼的世界,只剩下丁冬丁冬的水珠跌落深潭。確切地說,陶公洞就像一口天然巨井,更似一口扣水巨鐘。洞的四壁都是采石留下的斧鑿痕跡,百米多高的頭頂露出一方藍天。洞內水色深黛,氣溫冬暖夏涼。據(jù)說以前當?shù)厝私?jīng)常到洞內避暑納涼,所以此洞幾乎是家喻戶曉。人們說當?shù)氐奶招蘸兰潪榱嗣麄髑Ч?,故以自己的姓氏命名此洞。當然也有說是陶浚宣為紀念他的祖先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而命名的。
烏篷船之游結束后,我們沿著石橋路返回,美麗風光,一覽無遺。東湖除了山石湖水等組成的自然風光之外,還有富有歷史意義的勝跡。如陶社。陶社是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而建的。陶成章是著名的革命黨人,1912年僅35歲的他在上海遇害。他與秋瑾、徐錫麟并稱為“鑒湖三俠”,都是紹興人。陳列室內陶成章及其他革命仁人志士的事跡布掛在墻壁上,這里已成為紹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游覽結束了,東湖之游為我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