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沁水縣趙樹理故居

 

2015-04-09 08:34:46 來源:臨汾新聞網

    驅車一個多小時,在這陽春三月里,到達作家趙樹理的故鄉(xiāng)沁水縣尉遲村。

    尉遲村原名呂窯村,因村民呂姓居多得名。1400多年前,唐將尉遲恭為助李世民治業(yè),躲避李元吉等人的迫害,曾隱居呂窯村避難。尉遲恭在避難期間教授村民柳編技術,為村民增添了一項養(yǎng)家糊口的技藝,村民感念他的恩德,敬仰他的忠勇,就將村名改為尉遲村。過去,村民因尉遲恭曾在村中居住感到榮耀,如今更因家鄉(xiāng)孕育出人民作家趙樹理而自豪。

    距村中新建的“文化中心”大廈不遠,就是趙樹理的故居,一座傳統(tǒng)的北房農村四合院。進入高聳的門樓,北、東、西三面均是兩層閣樓(南房多年前已經坍塌),二層閣樓均有一米多高的木圍欄,鏤空雕刻,又有著江南亭臺樓閣的秀美和典雅。不同的是,三面樓房通往二樓的木質樓梯不是建在屋內,而是搭建在窗外的臺階上。這座院落據(jù)傳是清朝大學士趙鐘恩先生建造的,其弟趙鐘勛是清朝的武舉人。這一文一武兩位有名望的兄弟,各建有一院,分別叫“西院”、“東院”,“東院”早已消失得無蹤無影,西院保存尚好。1906年9月24日(農歷八月初七),趙樹理就誕生在這座“西院”里。

    沁水縣地杰人靈:清朝出過五位尚書。趙樹理祖上出過一文一武兩兄弟舉人。趙樹理的祖父趙忠方是三教圣道會信徒,勞動之余就是參禪拜佛,識字不少,教趙樹理念三字經和一些封建、宗教格言,是趙樹理文化的啟蒙者。父親趙清和是個“萬寶全”式的人物,1943年被日軍用刺刀殺害。趙樹理出生時,趙家早已家道中落,全家過著舉債的貧苦生活,東屋業(yè)已落入一戶外姓人手中。沁水縣東部盛行上黨梆子,趙樹理童年即十分熱愛上黨戲,8歲學會打上黨戲梆子,15歲學會打上黨戲鼓板;尉遲村有“八音會”,趙樹理從小就迷戀民間音樂。正是這片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土地,孕育出了人民作家趙樹理。

    北樓樓下3間正房,是趙樹理祖父母、父母親的居室。現(xiàn)在存放著趙樹理生前的書籍、皮箱、柳制箱及生活用品等珍貴遺物。西屋是趙樹理的出生地和居所,趙樹理的兩次婚姻也是在西樓樓上完成的。如今居住在西屋樓下的,是趙樹理前妻馬素英的親侄兒馬文林夫婦,負責看管著這座院落。院子的東北、西北角還有偏房。東北角的偏房里,居住著趙樹理的堂弟趙文斌夫婦。院落正中一棵參天大樹,枝葉繁茂,挺拔的樹干伸向藍天,不由使人聯(lián)想到趙樹理剛直不阿的優(yōu)秀品格。

    趙樹理1943年發(fā)表的小說《小二黑結婚》,在解放區(qū)立即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曾被改編成劇本,搬上了舞臺。隨后又發(fā)表了著名的《李有才板話》《地板》《李家莊的變遷》《孟祥英翻身》《傳家寶》等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作品,被譽為實踐毛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建國后又寫了長篇《三里灣》《靈泉洞》和著名短篇《鍛煉鍛煉》《套不住的手》《實干家潘永?!返却罅孔髌贰Zw樹理的作品幽默風趣,人物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流暢,深受廣大群眾、尤其是農民朋友的喜愛。

    早在中學時代,我就是趙樹理作品的熱心讀者。趙樹理是我心目中最崇敬的作家之一。趙樹理1965年由北京回到了山西后,我有幸和趙樹理同在山西省文聯(lián)工作。趙樹理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生活儉樸,作風樸實。長期生活在基層,始終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堪稱作家深入生活的楷模。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深受群眾歡迎、有著極高威望的人民作家,也曾受迫害。在那些日子里,趙樹理仍然堅信黨,堅信光明必然戰(zhàn)勝黑暗,手寫毛主席的詞《詠梅》,由他的女兒趙廣建交到黨組織手中。

    1978年10月10日,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護送趙樹理骨灰的專車途經臨汾,同年10月17日,趙樹理的骨灰安放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趙樹理塑造的眾多的人物形象至今仍然膾炙人口;《小二黑結婚》的插曲“清凌凌的水藍格瑩瑩的天”仍在被人們熱情詠唱。身處趙樹理故居,感慨萬千。我以十分敬仰的心情,在留言簿上寫下:人民作家趙樹理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侯桂柱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散文】遠方

下一篇: 沉沉簡冊待君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