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下裴莊:舌尖上的記憶

2019-11-04 09:20:09 來源:臨汾新聞網

  臨汾新聞網訊 《曲沃縣電力志》上有一段關于曲沃縣下裴莊人民對電力首次探索的記載,引起了筆者極大的興趣。日前,筆者驅車前往,試著找尋曲沃人探索電力的歷史。

  老水車發(fā)電

  下裴莊村民常志德是一位79歲的老人,據老人回憶:新中國成立前,下裴莊村里有一臺老水車磨面機。這里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景明山上的泉水涌出后順流而下,流到下裴莊時水量充足,水勢較大,能夠用水車驅動石磨供百姓們磨面。

  五十年代中期,下裴莊公社從太原市帶回一臺小型水電機,建于老水車旁,與磨面機分置于水渠兩側,利用水勢進行發(fā)電,成功驅動一盞電燈泡工作。

  后來,由于水勢不足,發(fā)電量有限且電壓不足,小型水電站的建設就此擱淺,老水車磨面機、水電機也在八十年代鄉(xiāng)村發(fā)展建設中拆棄,但從老人的只言片語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當時人民對電力的渴望。

  交里橋饸饹面

  離老水車磨面機不到500米的地方,就是曲沃縣著名的交里橋。曲沃縣的饸饹面就是從這里興起的。

  五十年代初期,曲沃縣還沒有電力工業(yè),照明用的是煤油燈,磨面用的是石磨,人們對電的認識幾乎為零。

  常志德說,“原來饸饹面用的面粉就是用老水車磨面機磨的,先把面磨好,再和面做成面條。因為制作過程慢,每天的供應量很少,有時人們排了很長時間隊,面卻賣完了?!?/p>

  1959年3月26日,山西省電力工業(yè)廳在喬村投資興建曲沃火電廠(即原侯馬火電廠),裝機容量1500千瓦,同時架設10千伏侯馬——曲沃線。同年澮河水電站建成投產,架設了10千伏線路。從此開始了全縣的輸電線路和配電網絡建設。

  以后的10年間,電網建設迅速發(fā)展。六十年代中期,曲沃縣用上了電網以后逐漸有了電動設備,帶動磨面、澆地、加工工業(yè)。1975年,隨著吉莊通電,全縣農村通電率達到100%,很多地方都有了電動機械磨面機,大大提高了面粉生產效率。

  從老水車到面粉廠

  交里橋饸饹面創(chuàng)始人李志明說:“七十年代村里通電后,饸饹面在這很受歡迎,生意非常好,經常供不應求?!?/p>

  從老水車磨面機到后來的柴油機磨面機,再到早期的單臺電動磨面機,碾壓速度雖然大大提升,但循環(huán)、篩糠還主要依靠人力,總體效率不高。

  改革開放以后,城鄉(xiāng)經濟快速發(fā)展,全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個體私營企業(yè)也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用電量日益增長。2018年,全縣售電量為4.4億千瓦時,為1974年曲沃縣電業(yè)局成立時的44倍。

  九十年代,在距離原來老水車不遠的地方,建立了一個小型面粉廠,6臺磨面機同時工作,電動循環(huán)磨面、篩糠,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每天面粉產量達到三千公斤。

  李志明說:“現在面粉、面條想要多少有多少,從磨面到加工面條,都是電動,方便得很!”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縣的電力事業(yè)飛速發(fā)展,輸配電線路不斷變更、延伸、新架,至2018年底,全縣共建成35千伏輸電線路9條,全長80余公里,10千伏配電線路47條,全長870余公里,低壓線路400余公里。輸配電線路四通八達,把強大的電力能源送到千家萬戶。

  如今,面粉早已規(guī)模化生產,下裴莊的老水車也已不見蹤影,但饸饹面館的吃客依然絡繹不絕。下裴莊饸饹面的發(fā)展是電力服務人民的一個縮影,見證了曲沃電力在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崔晉博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