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今年54歲的蒲縣喬家灣鄉(xiāng)馮南莊村村民李玉海自幼患有小兒麻痹,一直沒有成過家的他卻有兩個懂事可愛的“女兒”,這是怎么回事兒呢?事情還得從二十多年前說起。
李玉海出生在馮南莊村一個貧困的農(nóng)村家庭,盡管身體殘疾,日子清貧,但一家人踏實本分,日子過得也算平穩(wěn)。1998年,李玉海的大侄女一歲半那年,哥哥家又添了一個“千金”。然而,就在同一年,家里的頂梁柱、李玉海的哥哥中風(fēng)癱瘓了,身體原本就不好的父親受不了這個打擊,不久便撒手人寰。
哥哥癱瘓和父親離世令這個原本就困頓的家庭陷入了絕境,面對這個風(fēng)雨飄搖的家,嫂子終于不堪重負(fù),離家出走。兩年后,病重的哥哥臨終前將兩個年幼的女兒托付給李玉海。李玉海含淚答應(yīng)哥哥:“就是要飯,也會把兩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
這一諾,就是十八年。
望著年邁的母親和兩個哭泣的侄女,李玉海甚至沒時間悲傷。他拒絕將兩個侄女送去福利院,獨自一人拖著殘疾的身體挑起了生活的重?fù)?dān)。
為了侍弄好家里的幾畝地,李玉海起早貪黑在地里摸爬滾打。春天,他趴在地上,用镢頭敲打著犁地翻起的土疙瘩,精心播種;夏天,他拄著拐杖來到地頭,拔草鋤地,希望有個好收成;秋天,他艱難地一手提著筐子,一手拄著拐杖,能收多少是多少;冬天,他也不肯閑著,給牲口喂草、上料,在母親的幫襯下,勉強(qiáng)操持著這個幾近殘破的家……
然而,命運之神又一次辜負(fù)了李玉海,“小女兒”李琴琴8歲時,李玉海的母親也離開了人世?!耙郧坝X得天塌了也不怕,我還有個媽,母親沒了的時候,我覺得啥也沒了。”回憶起那段往事,李玉海一直低著頭,右手攥著左手,空氣中彌漫著良久的沉默。
眼看著“大女兒”李云云和“小女兒”李琴琴都到了上學(xué)的年紀(jì),李玉海經(jīng)常半夜愁得睡不著覺,家里的地只有他一個人侍弄,哪能供得起孩子上學(xué)呢?他想起了老人們說的后山有藥材,“緊俏的野生藥材一定能在市面上賣個好價錢,兩個娃娃的學(xué)費就有著落了!”懷揣著這個念頭,李玉海拖著病腿、扛著镢頭、帶著饅頭上了山。在采摘柴胡的險要路段,一不小心踩空跌到了溝里,幸好有一堆草垛子接著?!爱?dāng)時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我要是出事了,兩個孩子咋辦?”
驚魂未定的李玉海扶著墻面慢慢站了起來,“還是自己嘗試種藥材吧,多少能給家里增加點收入?!彼麆虺鰞僧€地種起了柴胡,果然比刨藥材省勁兒,李玉海的臉上終于有了笑容;他還嘗試開始養(yǎng)蜜蜂,雖然總是被蜜蜂蜇得鼻青臉腫,但家里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
不同于李玉海的內(nèi)向堅韌,長大了的李琴琴格外開朗樂觀。“‘爸爸’給予我的愛很大程度上彌補(bǔ)了我失去父母的傷痛。”李琴琴回憶起自己上初中時的一件小事:“我在喬家灣村上初中,初三開學(xué)早,需要借一本教材,我沒借到,隔了沒兩天,‘爸爸’就從鄰村借了本書,跑到兩公里外的喬家灣村復(fù)印后送到了學(xué)校,復(fù)印一本書要五六十塊錢呢,他平常都舍不得給自己買件新衣服,為了我卻什么都舍得!”李琴琴說到這里忍不住哽咽起來。
2016年,李琴琴考上了河北師范大學(xué),在一家人為學(xué)費一籌莫展的時候,縣委、縣政府積極為李玉海爭取到了雨露計劃補(bǔ)助資金5000元;同年,李玉海信守承諾撫養(yǎng)兩個侄女的消息在縣城傳開了,他被評選為喬家灣鄉(xiāng)首屆“喬鄉(xiāng)好人”;2017年,李玉海又獲得了蒲縣第三屆十佳“蒲子好人”,縣委、縣政府的工作人員送來了1萬元的慰問金;此后,李玉海陸陸續(xù)續(xù)得到了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幫助……面對這些幫扶,不善言辭的李玉海在感謝之余,說他不能也不愿意總靠別人生活,要靠自己的雙手讓女兒們過上好日子!
記者 安月琦
責(zé)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