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今年后半年這兩頭牛就要下犢子了,如果每頭牛都能生兩頭小牛,就又增加了4頭……”5月中旬,記者在隰縣采訪時,今年74歲的午城鎮(zhèn)水堤村村民李明文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開心事兒。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老漢蓋起“第一洋房”
提起李明文,能人,吃苦、樂觀……”等詞匯是村里人加在他身上的標簽。村民劉海龍介紹,李明文一家是后來遷到他們村的,但他特別能干,會木工、瓦工等手藝,還特別能吃苦,很早就在村里落了戶并蓋了6間平房,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他們村頭一戶蓋“洋房”的。不僅如此,他的孫女還上了大學。
說起李明文,許多村民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一個已過古稀之年的瘦小老漢,用傴僂的身軀為全家人撐起一片天。
5月的隰縣,藍藍的天空中飄著白云,正午時分,陽光透過樹葉縫隙在地面上留下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形光斑,小村落顯得格外安靜。此時,水堤村的大多數(shù)村民都已經(jīng)從地里回來,忙著做午飯。等了許久,記者才看見一個瘦小的駝背老漢騎著一輛三輪車拉著滿滿一車蘆葦,匆匆從地里趕回來喂牛?!敖裉斓奶鞖庹婧?,就是有點曬……”李明文把三輪車停好后,招呼記者一行人進屋。
李明文家的這幾間平房,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建筑,但從房子外面裝飾的圖案和大門樓上的琉璃瓦,都可以看出,這個建筑曾經(jīng)很風光?!拔疫@個房子是自己動手修的,當時在村里是頭一家。那時候,兒子找媳婦,許多女孩都愿意嫁過來……”說起曾經(jīng)的風光,李明文語氣里帶著自豪。后來,家里發(fā)生了一些變故,光景便日趨衰落了。
老漢肩負家庭重擔
李明文緩緩道出過往。他以前在陽頭升鄉(xiāng)的下吾子金村居住,因為自己有手藝,經(jīng)常到公社干活,后來為了干活方便,就把家搬到了水堤村。李明文有兩兒一女,大兒子初中畢業(yè)后患了抑郁癥,結(jié)婚后病情越發(fā)嚴重并離婚,生活還得靠老倆口照顧;二兒子和姑娘各自成了家,搬出去住了;大孫女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了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
“這幾天,老伴進城給女兒伺候月子,家里就剩下我和患病的大兒子……”這段時間,李明文干農(nóng)活兒、喂牛、做飯、照顧病人……很辛苦。今年雨水多,蘆葦長得好,趁著端午節(jié)快到了,他每天早上5點多就到地里打理這些蘆葦,希望能有個好收成。
老漢執(zhí)著一路向前
說起蘆葦,李明文打開了話匣子。蘆葦以前村里人都用來打席子,他十幾年前就從河南老家挖來了蘆葦根種在河邊,可是一場大水把蘆葦沖得精光。后來,他打聽到永和縣有蘆葦,就騎著自行車去永和,花了4天時間將蘆葦移植到村里,后來還成事了,一年賣葉子就收入好幾千元。
現(xiàn)在生活好了,人們都喜歡用新鮮的蘆葦葉包粽子,每到端午前后,城里人就開著車到李明文家買蘆葦葉;村里人包粽子,就直接去掰葉子。由于李明文經(jīng)常給村里人干木工、瓦工活兒,從來不收錢,所以他在村里的人氣很好。
“每天4點多,他就去地里干活兒,丁零當啷吵得大家都睡不好覺……”村民劉海龍開玩笑說,李明文勤快能干,別看人老了,卻是家里的頂梁柱。
李明文不但勤快能干,還有信心毅力。2003年,扶貧部門給村里的貧困戶每家一頭牛,后來,許多人都不養(yǎng)了,只有李明文一直到現(xiàn)在還堅持養(yǎng)牛,最多時養(yǎng)了11頭。
“特別感謝國家的扶貧政策,這些牛幫了我大忙了。兩年前,老伴因為乳腺癌做手術,花了十多萬,要不是這些牛,真不知道該咋辦了。”李明文說,扶貧政策特別好,干部們想著法子讓村民們賺錢,但是咱不能躺著只靠政府幫,關鍵還得自己干,在政策引導下自己脫貧致富。別看李明文已經(jīng)74歲,但是他的心勁很大,上大學的孫女就是全家的希望。
老漢撐起一片藍天
“李明文確實不容易,現(xiàn)在一家人都靠他一個人撐著?!彼檀羼v村工作隊隊長楊智星告訴記者,根據(jù)李明文家的情況,村里給他們家辦了低保,申請了退耕還林款項,并幫助他們家入股大象集團,每年能得到分紅。同時,還申請了醫(yī)療救助、慢性病補貼等。2017年,李明文已成功實現(xiàn)了脫貧。
“我一個外鄉(xiāng)人,能在這里扎根,全靠大家的幫襯;現(xiàn)在,國家政策這么好,我還要努力干……”李明文的話雖不是什么豪言壯語,卻是發(fā)自肺腑的,樸實而有力。
采訪結(jié)束,李明文揮手告別眾人。由于多年的操勞,李明文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歲月在他那古銅色的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皺紋,猶如黃土地上的溝壑,在溝壑中流淌過的汗水見證了他的辛勞。
李明文,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用傴僂的身軀成功實現(xiàn)了脫貧,也為全家人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
記者郝海軍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