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寧郵遞員趙登元:堅守的“鄉(xiāng)村信使”

2018-01-12 09:53:42 來源:臨汾新聞網

  臨汾新聞網訊 趙登元是鄉(xiāng)寧縣關王廟鄉(xiāng)一名普通的鄉(xiāng)村郵遞員,33年的寒來暑往、風霜雪雨,始終奔走在“鄉(xiāng)郵”路上,用行動踐行服務至上,在異常艱苦的“鄉(xiāng)村信使”生涯里為群眾送去誠信,也送去了溫暖。

  1984年,17歲的趙登元背上郵包,從此開始了三天一循環(huán)的投遞工作,當時他負責的是關王廟鄉(xiāng)11個行政村4個中心校的郵道。昔日的關王廟鄉(xiāng)交通極為不便,路況很差,由于不少村子在大山里零散分布著,沒有交通工具的趙登元,只能背著40公斤的郵件步行,一趟就是90公里,這一走就是整整16年。從白燕至東溝村的一條山路特別狹窄,僅容一人行走,遇到惡劣的天氣更是危險,雪天特別容易摔倒,必須依靠拐杖慢慢前行,稍有不慎就會滾下山溝。曾有一次,因為大雪齊膝,趙登元滑了下去,幸而被路旁的蒿草擋住,撿回了一條命,在休息片刻后,依然背起郵包繼續(xù)上路。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天下午,在大河林場送報的趙登元,遇到了開車送礦石肩胛骨受傷的趙青山。當時情況非常嚴重,趙登元毫不猶豫地伸手救助,攔了輛車把趙青山送到了離大河較近的稷山醫(yī)院,在包扎結束返回后,趙登元仍然堅持把剩余的報紙、信件送完,步行回到家后已是深夜。

  步行的16年,是趙登元最難忘的16年,他不僅是一個連接山里山外的移動“信使”,而且把助人為樂深深融為工作的一部分。為了解決吃飯住宿問題,用趙登元的話說:“出一個班得住兩夜,每周出兩次,那16年是吃百家飯、睡百家炕過來的”,大河村的田劉鎖,是趙登元借宿的一戶村民,每次住下來趙登元總是最早起來幫忙干農活,不然心里過意不去。農忙時在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他還會經常幫忙收麥子,田劉鎖非常感動:“像你這樣的人真的太少了”。當時關王廟的西汾溝村沒有賣鐵制品的門市部,柴月明家需要爐圈等鐵制品,背著20公斤郵包的趙登元還要再扛上幾件鐵制品,柴月明感動地直夸趙登元是實在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趙登元助人為樂的事跡不計其數,可以說,關王廟鄉(xiāng)沒有人不認識他,提到他無不夸贊。

  2002年夏季的一天,調任臺頭鎮(zhèn)郵政所做營投員的趙登元正在忙著辦理業(yè)務,在附近煤礦工作的湖北工人羅庭香前來匯款,匆忙中將剩余的3000元落下。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打掃衛(wèi)生的趙登元在柜臺下發(fā)現了裝錢的小袋子,他急忙騎著摩托給在路邊焦急等待的羅庭香送去。面對羅庭香拿出200元感謝費,趙登元當即婉拒了,羅庭香對他豎起了大拇指。為了表示感謝,羅庭香請同事代筆,在市里的報上登了封感謝信。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是趙登元從來不叫苦叫累,在投遞工作中一定會按時按點把郵件送到。據趙登元回憶,唯一請過的三天假是因為結婚,還找來弟弟代班。每年的八九月是趙登元最忙的時候,他要負責將轄區(qū)內考生的高考錄取書送達。家住丁盤村車家莊的曹保勝考上了大學,趙登元接到通知書時離他開學還有3天,當時已是晚上,但他一刻不敢延誤,把這份“家庭的期望”及時送到了曹保勝的手上。

  近些年,在交通運輸條件有所改善后,趙登元自掏腰包買了摩托車、三輪車。他雖然不在老鄉(xiāng)家住了,但是春去秋來幫助群眾送化肥。今年50歲的趙登元說:“長期騎著摩托在路上跑,膝蓋已經落下了毛病,一變天就疼。畢竟年紀大了,今年感冒的次數特別多,感冒藥就隨時備著?!彪m然很多人覺得“鄉(xiāng)村信使”的工作沒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但是趙登元的故事還在繼續(xù),他說:“只要在崗一天,我就守崗一天、盡責一天?!彼堰@份傾注了半輩子精力的“信使”之路走得更遠、更好……(王娟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