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聚戲迷社 共圓“梨園夢”

2013-12-24 20:04:57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李善青向記者介紹曾經(jīng)受邀參加活動的情況。

日前,記者途經(jīng)鼓樓廣場時,陣陣悅耳的蒲劇聲、鼓掌聲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聞聲望去,只見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眾將廣場的一角圍了個水泄不通,禁不住誘惑,記者也好奇地擠了進去。原來是一群戲迷發(fā)燒友自發(fā)組織的“梨園情戲迷社”在演奏,這些年來,每周二下午他們都會準時聚集進行公益演出,成為鼓樓廣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隨著音樂的旋律,伴著婉轉(zhuǎn)悠揚的戲劇唱腔,快樂的神情寫在了每個人的臉上,記者有幸采訪了戲迷社75歲的社長李善青,他為廣大戲迷朋友講述了這一民間戲迷社專注戲劇的故事。

志趣相投組建老年戲迷社

“自從鼓樓廣場修建好后,我經(jīng)常和幾個朋友去散步、聊天,大家打撲克、下象棋好不熱鬧,可是這些活動畢竟只能極少數(shù)人參與,幾個人便想要是能有個團體性活動就好了,于是有人提議組建戲班子?!被仡?009年創(chuàng)建戲迷社的歷程,李善青頗有感觸,我從小就對傳統(tǒng)劇目很喜歡,但是當時也沒有條件學習戲劇知識,后來工作后也沒有機會接觸戲劇。退休后,閑暇時間多了,于是自己在家學習樂譜,彌補兒時遺憾?!?/p>

朋友的這一建議讓幾個年齡相仿的戲劇發(fā)燒友一拍即合,從那以后大家自發(fā)地聚攏起來學習交流,每個星期至少花半天時間在排練場所切磋技藝、自娛自樂,有時也到市區(qū)一些公眾場所和文化館搞活動,或為市民免費演出。

李善青笑著說,戲迷社剛成立時一窮二白,但成員憑著對戲劇的熱愛,不為名不為利地進行演奏,連運營資金也是自籌,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拔覀兪菫榱撕霌P和傳承地方戲劇文化,讓廣大戲迷老有所樂,而不是為了賺錢?!?/p>

相互幫助 盡顯團隊凝聚力

組建了戲迷社,有了公益演出,是讓社友們最欣慰的事。記者了解到,每逢周二下午,他們都會準時聚在鼓樓廣場,說拉彈唱,其樂融融。樂器不足,自己添。雖說是一個業(yè)余團隊,但在大家的努力下,戲迷社的演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回想著戲迷社一步步走來的歷程,李善青說,成立之初最大的困難就是隊員的戲劇基礎不扎實,有的僅憑一腔熱忱,根本不識譜子,排練起來完全不合拍,但是他們互相學習、互相鼓勵,特別是一些專業(yè)的成員言傳身教,漸漸把一些“門外漢”帶成了行家里手。

說話之際,蒲劇愛好者鄭興蘭深情地唱起了《麟骨床》選段,梨園情戲迷社”的表演也正式開始了。蒲劇唱得字正腔圓,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引來現(xiàn)場觀眾陣陣掌聲、喝彩聲,李善青則在一旁敲打著小鑼。社員們你一曲、我一曲,相互PK著,把鼓樓廣場掌聲、喝彩聲,高潮迭起。

搭建平臺共圓戲迷“梨園夢”

像李善青一樣,戲迷社里還有許多老同志,不為名,不圖利,為推廣和傳承中國民族戲劇,弘揚民族文化,倡導高雅藝術(shù)做著貢獻,并且分工明確,樂隊、編導、后勤、管理等事務被他們打理得井井有條。李善青說:每次演出一開始,看著群眾爭先恐后地里三層外三層圍著,每位老人都爭相表現(xiàn),總會贏來群眾一浪高過一浪的掌聲,那種感覺好極了。同時,自從參加戲迷社后,不但打發(fā)了時光,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廣大戲迷朋友的精神生活,幾個以前經(jīng)常玩玩牌、打打麻將的老人加入我們的隊伍后,再也不打牌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風光的演出背后,是社員們?nèi)諒鸵蝗?、年復一年的刻苦訓練,不論酷暑嚴寒,他們都會?zhí)著堅持。幾年的磨合、學習,隊員們個個技藝嫻熟,甚至被經(jīng)常邀請參加一些活動。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慕名而來的戲迷朋友也越來越多。李善青說,經(jīng)常有周邊村落的戲迷朋友們或騎摩托、或坐公交、或開車來觀看戲劇表演,甚至路過的也會停下來聽一會兒。同時,一些侯馬、曲沃、汾西、洪洞的戲迷還來現(xiàn)場“取經(jīng)”,把戲迷大舞臺的聲音帶到了四面八方。

如今,戲迷社成員已從剛開始的七八個老年人發(fā)展到了現(xiàn)在集中年、青年于一體的40多位的演出陣容,其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24歲。

采訪結(jié)束時,李善青堅定地說,是戲劇魅力把他們聚攏在這個大家庭里;是對戲劇的執(zhí)著,讓他們不畏酷暑嚴寒堅持每周二演出,更讓他們一條心走下去。因此,搭建這一公益性平臺,圓更多廣大戲迷的“梨園夢”,是“梨園情戲迷社”成員們最大的愿望!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