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中共中央關(guān)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及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國家將對高考做大幅度改革,語文學科越來越受到重視。新形勢下,中學語文怎么教?近日,筆者走進臨汾三中,傾聽了該校校長張楊管對語文教學的精辟論述。
張楊管說,文字是一個民族文明的載體。幾千年來,漢字經(jīng)歷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的演變,滲透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觀念。理解漢字植根于民族血脈中的無可替代的意義,從而對漢字產(chǎn)生由衷的熱愛和敬畏,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他主要從兩個方面對目前的語文教學進行了分析。
第一,對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認識。張楊管認為,國家將對高考做大幅度改革,語文學科分值權(quán)重可能會加大。在此背景下,應該對語文教學重新關(guān)注。作為母語,語文內(nèi)在的文化內(nèi)涵為學生打造了一個精神的底子,這是語文課程的文化使命,也是語文課程所具有的本質(zhì)特征。語文教學就是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和文字,將學生培養(yǎng)成高素質(zhì)的人才。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不能僅僅把語文當成一種學科知識,不能把語文狹義化,而應該把它當成一種情感交流的工具。作為語言工具,在實際生活中,語文比英語的用途更廣泛,學習任何知識都離不開語文。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學科是學好各學科的根,語文成績的好壞就是高考一票否決的那一張票。
第二,語文教師素質(zhì)的新要求。因為生活當中處處有語文,僅僅把語文看成是知識,未免太偏頗。張楊管建議: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墩Z文學習》雜志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的教與學不僅僅局限于一般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一方面,社會是大課堂,生活是活的教科書,教師要有把語文與生活鏈接的意識與敏感。要教會孩子感受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諦,也要教會孩子懂得生活,讓其享受生活的甘甜。另一方面,語文教學較其他學科具有更多更大的教書育人的功能。由于語文教育內(nèi)容、功能的特殊性,我們的語文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觀。
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文化儲備和扎實全面的語文功底。語文課程涉及的面極廣,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風俗。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充分利用學校文化建設中有益的資源,如教材資源、學校資源、學生資源、社會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等豐富自己的閱歷,關(guān)注我們生活里的熱點、焦點,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鳴的切入點。未來的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gòu)建者和創(chuàng)造者。這樣的角色要求,促使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yǎng),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語文教師還要有很好的學科素養(yǎng)。新課程標準都把學科教學的目標定位于“培養(yǎng)基本的學科素養(yǎng)”。它不是各種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處理問題的習慣或思維方式。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教師應具備的學科素養(yǎng)應該包括學科專業(yè)知識、純熟的專業(yè)技能、特有的專業(yè)情感。也就是說,要做一個有魅力的語文老師。語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無不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豐富的思想感情內(nèi)涵,所以,語文課應該發(fā)揮陶冶情感、凈化心靈的作用。語文教育既是言語智慧的教育,也是情感碰撞的教育,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師尤其需要具備熟練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豐富深厚的情感底蘊。只有語文教師的談吐妙趣橫生、扣人心弦時,才能從頭到尾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在困頓之時茅塞頓開。
(記者 郭璞)
責任編輯:邱睿
上一篇: 游心游目的《瑞蚨祥》
下一篇: 金殿盛開教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