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初冬,筆者發(fā)現鄉(xiāng)村公路上玉米曬場依然隨處可見,不僅影響交通,還造成事故隱患。
11月6日下午,筆者在襄汾縣大鄧鄉(xiāng)區(qū)域內行駛時看到,許多路段道路一側鋪滿了玉米,本來就不太寬闊的公路,被玉米占去一大半,并且連綿不斷,長達幾公里,有的為了防止過往車輛冒犯“他的地盤”,還將糧食的邊沿豎起一排玻璃瓶,誰要膽敢沖上去,小心輪胎破裂。這樣如有過往車輛,就需要等候,造成擁堵。
把馬路當曬場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大難題,每當夏收或秋收時節(jié),農村這種現象極為普遍。有的家戶,甚至把帶稈的農作物拉到馬路上,讓過往車輛碾壓……把馬路當曬場,除了如前所述的影響交通現象,還極易造成交通事故,在晾曬糧食時,許多家長還帶著小孩子,孩子們或在路邊玩耍,或在公路上亂跑,一不小心,就會釀成大禍。此外,鄰里之間因為爭奪地盤而產生糾紛也屢見不鮮。
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嚴禁在公路上晾曬糧食。按照法律規(guī)定,因曬糧而引起的交通事故,責任人要承擔法律責任。那么,為什么這種現象會屢禁不止呢。據了解,一方面,這幾年,農村基礎設施大大改善,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時,也為晾曬糧食創(chuàng)造了條件。另一方面村民院落相對較小,農村實行聯產承包后,原來集體的打麥場大都廢止變成了農田,家里糧食較多的農戶去馬路上晾曬糧食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為從源頭上根治馬路曬場現象,筆者認為,有關部門要從道路交通安全的角度,加大宣傳和管理力度,強化群眾的安全意識,嚴禁在公路上打場曬糧。與此同時,各地基層政府要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fā),引導農民引進糧食烘干設備,或結合新農村建設,通過規(guī)劃、建設公共晾曬場地。在建設廣場、公園等公共活動場所的過程中,對曬場進行通盤考慮,實現農民休閑娛樂和生活生產配套設施的一攬子解決。(高秀云)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