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是休息日,也是公司規(guī)定的休息時間。但紹興柯橋一員工張先生卻主動跑去加班,原以為這樣會得到老板的嘉獎,還向老板索要加班費。結果沒想到,公司竟解除了勞動合同,把他開除了。理由是:違反公司規(guī)章制度。張先生認為公司的行為違法,并到勞動部門申請仲裁。仲裁支持張先生的訴求,要求公司方支付經濟補償金。不過,公司不服氣,將張先生告上法庭,要求法院駁回這一仲裁決定。
近日,紹興市柯橋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公司向張先生支付經濟補償金8.7萬元,連同尚未付清的工資,一共需支付張先生11萬元(12月6日《錢江晚報》)。
一邊因加班希望獲得獎勵,一邊卻以違規(guī)出勤要實施懲戒,如此強烈的反差,雙方自然很難達成一致,產生爭議甚至爭吵都不足為奇。然而,企業(yè)并未能做好解釋工作,反倒是仗著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心態(tài),以一個違規(guī)出勤的理由,就把對方給開了,企圖以此達到教育當事人,警示其他人的結果。殊不知,再強勢的內部約定,都必須以法律作為底線,否則就會因為違法和侵權,而受到法律的追究。
當然,事后張某通過法律途徑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拿到了公司應付的補償和加班工資,可以說是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但拋開事件本身后,我們發(fā)現(xiàn),之所以這件事能引起社會輿論的強烈關注,主要還是因為事件中存在幾個顯眼的且能引起公眾共鳴的關鍵詞。比如勞動者、加班、開除,這些都是很容易博得輿論同情心的標簽。
必須承認的是,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是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工資問題、變相加班、隨意被辭退,勞動者的權利很難獲得有效保障,諸如上廁所要報告,多喝水要懲罰之類的案例,可以說是舉不勝舉。如果連最基本的欠薪問題都始終難以解決和根治,那么其他更隱性的侵權行為,比如私設條款隨意解除合同,就更是令人防不勝防。其原因除了法律本身的不健全,維權的渠道不暢、成本過高之外,和勞動者法律維權的意識不強,沒有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有著密切的關系。主動加班被辭”這起事件的當事人,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為自己抗爭,自然也就能獲得法律的保護。(李媛)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