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筆者在《小郭跑腿》欄目中看到這樣一期內容:一位退休老人瘋狂迷上了電視購物,購買的藥品、保健品、衣服、食用油、玩具等商品五花八門,把客廳、臥室堆放得好似一個倉庫。女兒無法忍受,便求助于媒體。在與記者和調解人交流中,老人說:我有退休工資,又不花別人的錢。”老人非但不花兒女的錢,還經常為兒女甚至孫子“操心”購物。調解人翻看老人購買的東西,發(fā)現一些藥品、食品已“過期”,還有的根本就“無用”。于是,調解人開始從中“斡旋”,一面勸女兒對老人不能一味地責備,要注意自己的溝通方式,一面又勸老人要理解兒女的心情,雖然有退休工資,也應科學使用、合理開銷,總之“各打五十大板”。節(jié)目在絮絮叨叨中結束了,卻讓人陷入了沉思。
無獨有偶,筆者的一位親戚也有類似的“癡迷”行為。
她曾是一位小學教師,退休十多年。一次聊天中得知,她每天去小區(qū)附近一家健身器材店“體驗”,后來,悄悄花了4800元購買了一臺保健儀器,此舉遭到全家人的指責,大家都說她被“忽悠”了,令她十分苦悶。與老人的交談中,筆者發(fā)現老人很少說儀器的功能有多神奇,更多提及的卻是工作人員“清一色大學生,長相都很好,嘴甜,有禮貌,還有幾個老姐妹每天相跟著一起去體驗,可開心了?!笨粗先嗣硷w色舞地講述,筆者不知道,她的腿腳病多大程度上是“儀器”帶來的效果,但是真切地感受到她是快樂的!相信,趙本山、宋丹丹的小品《鐘點工》曾觸動過很多人,幽默歡笑中卻透著一股心酸。一位農村老人進城后的孤獨和寂寞,不正是中國千百萬老人精神“空巢”的縮影嗎?老人癡迷電視購物甚至心甘情愿上當,這是事情的真相嗎?老人的“心結”在哪里?筆者認為,老人們購買的是商品,消費的卻是“寂寞”。
美國一位醫(yī)學專家對老年人進行長達14年的調查研究,得出結論:獨隱居者死亡的可能性是愛交往人的兩倍,癌癥發(fā)病率也是正常人的兩倍。因此,怎么撫慰老年人精神上的孤獨,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而據聯合國預測,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1.67億人,約占全世界老齡人口6.98億人的24%,也就是說,全世界四個人中就有一個是中國老人。面對龐大的老人群體,我們該如何關注他們、關愛他們?許多子女或許都有這樣的感慨:原本通情達理的父母,退了休后,怎么就和變了個人似的,執(zhí)拗、偏激甚至無理取鬧,與他們相處變得十分困難。筆者認為,難以相處恐怕是“沒把準脈”。老人退休后,社交少了,娛樂少了,精神上沒了寄托,什么能讓他們快樂,他們自然就把心安放了那里。因此,出現“爹”迷上電視購物,媽”戀上保健器械就不足為怪。如果沒有精神上撫慰,這些爹媽們還不知會迷上什么呢!筆者在這里也呼吁,關愛老人,應更多地走入他們的心靈。(陳華)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校園內出現“淫窩”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