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下發(fā)相關意見,要求學校、幼兒園不得為“校訊通”辦理提供便利條件。10月8日,朝陽區(qū)教委在給該區(qū)所有中小學下發(fā)的通知中指出,學校為商業(yè)機構(gòu)入校辦理“校訊通”等提供便利行為屬違規(guī)情況,正在使用“校訊通”的學校要及時進行整改,即日起通知家長停止使用。這意味著,在北京中小學運行了七年之久的“校訊通”,將陸續(xù)退出中小學市場。
作為一款便捷的通訊工具,校訊通”在我市實施已有三年多了,在方便家校聯(lián)系,尤其是在方便家長及時獲知學校信息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一直以來也伴隨著不少質(zhì)疑的聲音。比如,以學校名義推廣“校訊通”,是否有變相強制收費之嫌?每月收費5元,學校是否參與了利益分配?此外,不同學校、老師對“校訊通”的使用不均,有些家長收到的“校訊通”信息很少,甚至一個月沒收到任何信息,折算下來收費標準明顯高于普通手機短信,等等。還有的學校,僅是把“校訊通”作為了給學生布置作業(yè)的工具,而如果僅僅是布置作業(yè),那么本來就可以在學校完成,不必要開通“校訊通”。
換言之,叫?!靶S嵧ā钡谋举|(zhì),應該是叫停通過該軟件向家長收費的行為。隨著“校訊通”被叫停,如何建立起新的家校聯(lián)系通道,無疑變得更加迫切。當然,在信息化時代,這樣的聯(lián)系通道還有很多。如電子郵件、微信、QQ群等,只要合理利用,都可以成為學校與家長溝通的可行方式。甚至學校還可以探索自建軟件平臺,或者繼續(xù)使用現(xiàn)有的“校訊通”軟件,但費用只能由學校承擔。
“校訊通”可以叫停,但是家校聯(lián)系、合力育人的機制可不能停止。曾經(jīng)的家訪制度就很好,可以近距離地拉近老師和家長的距離,像聊天嘮嗑那樣,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還有校園開放周活動,家長可以走進課堂,看老師如何授課,看孩子們的表現(xiàn),然后向?qū)W校、老師提意見和建議。這些生動活潑的溝通方式,還應該堅持下去,應該比“校訊通”溝通方式更實用。 郭璞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