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群眾利益無小事。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就要求記者多走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多深入火熱的生產(chǎn)環(huán)境,多了解大家的所想所盼,用手中的筆蘸上心中的墨,多曬曬百姓的新鮮事。
百姓的新鮮事,需要走近基層才能被發(fā)現(xiàn),走近基層就是走近群眾。
群眾并不遙遠,關鍵是我們是否會放下架子、融入其中。只要勇于扎根基層、善于貼近生活,用心去溝通、去體驗、去了解,就能于平凡之中見真情、細微之處見真誠,就能及時發(fā)現(xiàn)百姓周圍關心關注的新鮮事,就能更好地為群眾代言、為群眾吶喊。
其實,老百姓日常的新鮮事很多,如果我們能夠經(jīng)常深入基層一線,在腳沾田野泥土、耳聞廠房機鳴的那刻,便會更加容易地發(fā)現(xiàn):群眾身邊的些許事跡原來如此鮮活,家長里短、大小生計中間,蘊含的是千百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
所以,走基層要深入,百姓身邊的新鮮事要靠接上地氣才能被挖掘出來,群眾的困難與要求要靠俯下身子才能被發(fā)現(xiàn)和解決。
在晾曬百姓新鮮事的過程中,我們走近了群眾的實際生活,在深入基層中感知到了百姓冷暖,這樣就會距離現(xiàn)實和真理越來越近。(錫剛)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wǎng)編輯
上一篇: 理論與實踐
下一篇: “黑心”的哥給臨汾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