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告別了缺吃少穿的苦日子,迎來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出生于1966年的郭愛國非常知足。提及自己的名字,他愈發(fā)驕傲,常常這樣介紹:“熱愛的愛,祖國的國。顧名思義,我的名字取自‘熱愛祖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誰家若是生了男孩,大多會叫建國、國慶、衛(wèi)國等與‘國’有關(guān)的名字,我也沒有‘免俗’?!惫鶒蹏χf,“我這一輩剛好是‘愛’字輩,父母毫不猶豫地給我起名‘愛國’。雖說跟了族譜,隨了大流,但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里,飽含著父母質(zhì)樸的愛國情懷?!?/p>
郭愛國生長于晉城的一個農(nóng)村家庭。兒時人們大都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能吃飽就是最大的幸福。他清楚地記得:家家戶戶的主糧是玉米、紅薯,偶爾能吃上幾頓小米飯,一年到頭也見不著白面饅頭。逢年過節(jié),才能聞到肉腥味。大人們擔(dān)心自己偷吃,總是把細細的肉條懸掛在房梁上,饞得他直流口水。此外,他最期盼的就是過生日,至少能吃上一個煮雞蛋,過過嘴癮。
雖然日子過得艱辛,但父母咬緊牙關(guān),節(jié)衣縮食,堅持送郭愛國去城里讀書。為了讓他穿得體面一點兒,父母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件泛黃的的確良白襯衫和一條凡爾丁西褲?!靶乱路鄙仙恚麆e提有多“嘚瑟”了,那份喜悅甚至超出了他對城市的向往。要知道,他的衣服大多改自父母的舊衣裳,早已是補丁摞補丁,看不出“本來面目”了。
“吃不好,穿不暖,是那個年代的寫照。進城后,我不忘父母囑托,發(fā)奮讀書。我當(dāng)時想得很簡單,就是早日跳出農(nóng)門,讓父母過上好生活,大米、白面饅頭、紅燒肉隨便吃,扯上最好的布做幾套時興的衣服?!被叵脒^去,郭愛國不住感嘆,“上世紀80年代末,我如愿進了工廠,成為一名技術(shù)工人。結(jié)婚以后,又趕上單位分房,生活就這樣一天天好起來,我也實現(xiàn)了最初的愿望,讓父母吃好穿好。原以為,那是最好的光景了。沒想到,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p>
說到這兒,郭愛國不由得心潮澎湃。幾十年來,他親眼見證了祖國的飛躍發(fā)展和日益強盛,他的生活也因此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激動地說:“過去,能住上單位分配的小房子就很幸福了。現(xiàn)在,漂亮的高層住宅比比皆是,配套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過去,我想買輛永久牌自行車都是奢望。沒想到,我現(xiàn)在居然有了小汽車,想去哪里都方便?!?/p>
“如今,我的小汽車派上了大用場!”郭愛國話鋒一轉(zhuǎn),“2013年,我從晉城來臨汾工作。每逢放假,我都犯愁,走309國道回家至少需要四五個小時,漫長的路途著實令人疲憊,不得已只好一個月才回一趟家。長臨高速通車之后,我每隔兩周就回趟家,感覺離家的距離更近了。每當(dāng)載著家人,行駛在寬闊的路面上,我的內(nèi)心都會油然而生一股滿足感。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好日子?!?/p>
父母的殷切期望、生活的巨大變化,使郭愛國的愛國情懷根深蒂固。他動情地說:“七十載風(fēng)風(fēng)雨雨,七十載勵精圖治,換來了祖國繁榮昌盛,換來了人民幸福安康。我的名字叫愛國,祖國是我一生的信仰。我衷心祝愿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記者 李靜
責(zé)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