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提起以往的市區(qū)北城壕,人們會用臭水溝、垃圾山等詞語來形容它,臟、亂、差似乎就是它的代名詞。如今再次來到北城壕,只見寬闊平坦的大道、巍峨高聳的古城墻、古色古香的文化廣場……北城壕正以嶄新的面貌訴說著它歷史性的轉變。
“從我記事起,北城壕就橫亙著一條自東向西的臭水溝,水溝兩旁壘著高高的垃圾,當地村民形象的把它稱作‘垃圾山’。晴天這里到處是蒼蠅蚊子,散發(fā)出陣陣惡臭。若趕上雨天,‘垃圾山’滑坡、村莊被湮,周邊村民常受其害。”在北城壕附近生活的居民回憶道。在人們印象中,北城壕似乎一直都是這樣,而在附近居住的老人卻道出北城壕的另一番景象。原來在八十年代以前,北城壕作為臨汾護城河的一部分,蘆葦蕩漾、水流清澈,周邊村民常在河里釣魚,口渴時還飲用河里的水。
北城壕一直以來承擔著市區(qū)防汛排水任務,由于明渠排放,兩岸卻多為垃圾,故防汛能力差,每年政府都要花大力氣進行疏通。為徹底治理北城壕(西段)防汛排水隱患,全面改善片區(qū)內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市委、市政府實施了北城壕(西段)防汛排水及聯片改造工程,并把該改造工程確定為2014年市區(qū)重點工程。隨著棚戶區(qū)改造工程、防汛排水及道路工程、古城墻東延修復工程的陸續(xù)完工,北城壕舊貌換新顏,在改善了人居環(huán)境的同時,為市區(qū)再添了一道靚麗景觀,成為市民津津樂道的景觀大道。
如今漫步于古城公園相接的北城壕,空氣清新、鳥語花香,修復后的城墻,再現了臨汾城固若金湯的巍峨雄壯;重修后的古城大院,彰顯了臨汾厚重的歷史韻味;十二生肖廣場和甕城廣場凝聚了堯鄉(xiāng)地域特色,增添了人文藝術氣息;寬廣整潔的道路及道路旁精心設計的綠化帶……每個精心雕琢的細節(jié)成就了北城壕的破繭成蝶,彰顯了堯鄉(xiāng)兒女巧奪天工的智慧結晶。
記者 張玉萍 李羿玫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