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誠信建設

2013-04-24 11:16:34 來源:臨汾新聞網

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最缺少的是什么,是誠信。誠信危機已經從商人、經濟領域向社會各界蔓延,企業(yè)缺少誠信,個人缺少信用,政府缺少公信,社會各個方面都呈現(xiàn)出誠信缺失的現(xiàn)象。幾乎每個人都面臨誠信問題,原本應該是誠信的人,如科學家、社會名人、領導干部也出現(xiàn)了誠信問題,懷疑和警惕已經成為國人的生活方式。

其實誠信問題在任何社會、任何時候都存在,只不過在現(xiàn)代商業(yè)社會表現(xiàn)的更突出。因為實用主義和世俗意識不斷沖擊主流意識和傳統(tǒng)文化價值體系,面對各種物質和感觀,崇高被淡化,道德被異化,價值多元化,社會各個層面都呈現(xiàn)出多面人生的價值觀。你既能看到感天動地的“抗震救災精神”“奧運精神”“世博精神”和郭明義那樣的好人,同時又看到了“三鹿奶粉”“地溝油”“張悟本忽悠人的養(yǎng)生法”和貪污腐敗分子,這些讓社會尷尬無奈的行為,使社會道德底線一次次被突破。

人們在享受經濟繁榮的同時,又在不斷提問,這個社會怎么了。這是一個社會進步發(fā)展不可逾越的歷史過程,體制在轉型,制度在轉軌,收入差別化,需求多樣化,開放擴大化,魚龍混雜成為常態(tài)。我們要做的不是發(fā)牢騷,不是責難,而是建設。所以說誠信應該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我們倡導做人要守信用,政府要有公信力,企業(yè)講誠信,社會要講文明。

做人要守信用。信用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人最重要的是言而有信,孔子把言而有信看作人們立身行世的基點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他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敝芏鱽沓ν鈬苏f“中國人是說了算數(shù)的?!笔匦庞檬乾F(xiàn)代社會人的一種最基本、最核心的道德品質,是社會用誠信衡量一個人的“無形資產”。

發(fā)達國家把個人信用作為評價、使用一個人的重要標準。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德國的一名中國留學生,因為留學期間坐公共汽車逃了一次票,被做了不誠信記錄,畢業(yè)后盡管自己學業(yè)非常優(yōu)秀,但在德國怎么也找不到工作,他回國后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不斷向國人講誠信的重要性。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因為特別講誠信,在最困難的時候,用個人的信用獲得了資金支持,做成了世界知名企業(yè)。所以個人信用資產豐厚,不僅可以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依賴,擁有最廣泛的人脈、最健康的人際關系,還會使個人道德境界升華,獲得精神愉悅。一個人不能以守信用塑造自我,就無法在人群中豎立起值得信任的人格形象,這樣的人格形象蒼白無力,這樣的社會生活沒有人氣。在這種情形下,就算事業(yè)能取得一些成就,人格人品的不完美也會成為終身的遺憾。

政府要有公信力。政無信不興,孔子論政,把“民信之”作為治國之本;商鞅變法。以“徙木立信”之舉取信于民?!秴问洗呵?middot;貴信》篇中說:“君臣不信,則百姓毀謗。社稷不守;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郁怨,不能相親。”國家的強大不能僅僅依靠經濟繁榮,還要依靠先進的社會制度和高尚的思想道德,這是不可或缺的軟實力,而政府的公信力就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府公信力不足導致的社會動蕩和進步停滯,古今中外皆有例可證。目前我國地方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趨勢,如遇到突發(fā)性事件,媒體不報道,人們就聽信網絡上的傳言;如果媒體報道與網絡上的傳言有偏差,人們相信的是網絡上的傳言;如果媒體報道與網絡傳言形成了一致,那么人們就會認為媒體只不過在大眾的壓力下才不得不報道了事件真相的一部分。有時越是被政府和專家澄清的社會事件,越會引起人民群眾的質疑。

政府公信力不足,主要是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提高了,對政府各方面的要求高了,雖然政府在依法行政、公開透明、職能轉型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但政府變革的進度永遠跟不上人民群眾期盼的速度,仍然不能適用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期待。面對公信力不足的現(xiàn)狀,不能認為人民不知滿足、激進超前,而是要加快自身改革,跟上人民對政府的要求。政府無法選擇人民,只能以人民的需求來變革自身。何況地方政府說了不做,假模假式地做,在陽光采購、公職人員招錄招考等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對政府公信力的傷害更大,導致政府公信力呈現(xiàn)下降趨勢。社會的誠信是由政府信用、法人信用與個人信用共同構建的,其中政府信用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導向性、全局性作用。所以,提振政府公信力是幾千年來治國理政者上下求索的重大命題,也是執(zhí)政黨必須面對和解決好的現(xiàn)實課題。

企業(yè)要講誠信。誠信是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企業(yè)家講誠信的歷史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歷史。信息不對稱是市場經濟不可回避的永恒問題,買的沒有賣的精,根治假冒偽劣不能靠消費者提高對商品的識別水平,而要靠企業(yè)家提高誠信,靠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誠信制度。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礎是自律,沒有自律,何來他律。蒙牛老總牛根生說過,企業(yè)家想贏個三回兩回,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想做個百年老店,想一輩子贏,沒有誠信絕對不行。

企業(yè)家缺少誠信,代價是沉重的。美國自稱是一個市場經濟發(fā)育相當成熟、法制相當健全的國家,但是“安然”公司的欺詐事件所造成的信用危機,不僅葬送了一個巨型跨國公司,也給美國經濟發(fā)展帶來了難以挽回的危害。微博上有一個段子題目是:“中國人的胃‘很結實’,它負責消化一切:膠面條、皮革奶、鎘大米、石蠟鍋、毛醬油、牛鴨血、藥火腿、雙氧翅、陳化糧、碘雀巢、增稠蜜、紅心蛋、糖精棗、氟化茶、鋁饅頭、硫銀耳、農藥菜、瘦肉精、三鹿粉、甲醇酒、人造蛋、紙腐竹、罌粟湯、塑料米……”市場經濟不僅是效益經濟,更應是誠信經濟。經濟健康發(fā)展,離不開法制,也離不開誠信。誠信是法制的倫理和精神基礎,缺失了誠信,法律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如果一個市場缺乏誠信,欺詐行為令人防不勝防,受到傷害的是市場本身。這正說明,市場經濟本質上是誠信經濟。經濟往來的倫理道德基礎是誠實守信,全方位重塑市場經濟的誠信力,歸根到底是要提升市場經濟的競爭力,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健康發(fā)展。所以,中國必須創(chuàng)建誠信經濟的良性運作機制,不僅要進行思想觀念教育,更要加強制度建設,讓誠信者獲得尊敬和利益,讓不誠信者得到懲罰,淘汰出局,這樣才能達到規(guī)范市場,凈化社會的目的。

社會講文明。文明的內涵非常豐富,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生態(tài)等方面,表現(xiàn)為整個社會以人為本,進步向上,關愛他人。中國人曾經對黨、對領導、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光明未來充滿信任,現(xiàn)在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不相信地方政府的表態(tài),不相信媒體的報道,不相信身邊的一切事和一切人。

這種什么都不信的狀態(tài),并不是改革之后對理想信念淡化的結果,而是有深遠歷史文化根源的。長期的封建社會形成的社會公信度極低,中國古人為人處事的格言警句中就有: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長期專制文化產生的“怪胎”。中國沒有統(tǒng)一的宗教,思想觀念表現(xiàn)為什么都可以信,又什么都不信,或者不會真信。中國在思想文化方面又特別會整合,在寺廟里常常是道教里的太上老君與佛教里的如來觀音混合在一起,有的還把孔孟也搬到一起來擺。有的人把這種現(xiàn)象看成是中國的宗教寬容,其實是實用主義和世俗的處世方式兼并或者改造了其他各種宗教。

社會精英無論打什么旗號,最后都落實到“升官發(fā)財”四個字上來。如果得不到這些,那么無論信什么都感覺很虧,沒有意義?!稘摲冯娪袄锏呐_詞說得好:“嘴里說的都是主義,心里想的全是生意?!背绨萁疱X,崇拜權力,中國社會就是按照這個潛規(guī)則演繹著人間的一切事務。把諸多圣人放在一個廟里,既節(jié)約時間,又節(jié)省香火錢,也省去多次跪拜的麻煩。

對誠信危機,不應該退縮,不應該回避,而應該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參與,去解決、去建設。我們倡導個人和社會要構建道德自覺、道德自信、道德自強。道德自覺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是人對文明進步的強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思想基石和先決條件。道德自信,就是不忘人性,樹立良知,尊重他人,關愛社會。道德自強就是立足提升自己的內心世界,依靠自己良心良知,踐行高尚、規(guī)范的道德行為。面對現(xiàn)代商業(yè)社會日益強勁的實用主義和世俗主義沖擊,我們要不斷探索建設誠信社會的有效平臺,不斷聚合志愿參與誠信建設的社會力量,以我們堅守生活的真實與真誠,構建和實施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賈成奎)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