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老張

2018-11-09 08:51:02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在太岳山的古縣、浮山、翼城城關;在汾河畔的堯都、襄汾、新絳的鄉(xiāng)村,提起"洪洞老張",有不少人知道:他個子不高,身體結(jié)實,是個心善手巧的柳匠。

  洪洞老張,是洪洞縣萬安鎮(zhèn)韓家莊人。他姓張,叫張有生。今年已經(jīng)是78歲的老人了。仍然騎著摩托車,帶著工具材料,走縣串鄉(xiāng),上門服務,修理柳貨。

  1960年,老張從萬安中學畢業(yè),響應知識青年回農(nóng)村的號召,回到家鄉(xiāng)種地,也隨之學會了家鄉(xiāng)傳統(tǒng)的柳編手藝,并且把故鄉(xiāng)古老簸箕的特點,總結(jié)歸納為四句話:“九鳳朝陽,八仙過海,四角三彎,好簸好端?!?/p>

  改革開放后,張有生放開了手邁開了腿,騎上自行車,出村出縣推銷自己編的簸箕??偸怯腥藛?你光賣新的哩,修舊的嗎?

  問的多了,老張悟出了新商機。出門帶上了材料和工具,不光賣新的,也開始修理舊柳貨。一修就是幾十年。

  修理舊柳貨,給老張帶來一條新財路。可也遇到一些小麻煩。新貨有價,修理無價價,良心活兒。有的人想少掏錢,找岔岔,雞蛋里頭挑骨頭。老張很有耐心的再加工。還不滿意時,老張說:憑你的心掏幾個算幾個,交個朋友。仍糾纏不走時,老張就把新簸箕遞過去說:把你的舊的放下,把這新的拿上去。老張的大度往往湊效,糾纏迎刃而解。

  老張說,這樣的人是少數(shù),還是好人多。到了一個村,樹下或誰家大門下一坐,有的村三天,有的村兩天,有的村一坐就是半個月。沒見過纏柳貨修簸箕,看稀奇。你送來水,他遞你煙,還有的送飯送包子給你吃。有的村修了今年修明年,去過三、四回了。一回生兩回熟,大家習慣地叫他洪洞老張。

  二十年的自行車奔波,老張把自行車騎成了雜技,雙手撒把,悠閑自得,可騎行十幾分鐘。進入新世紀,坐騎換成了摩托車,如虎添翼。自行車騎壞了八輛,摩托車也騎壞兩輛,今春又換了一輛新的。依然風風火火,不減當年。

  張有生是紅軍營長張祿保的兒子。張營長為民族獨立,抗擊日寇,血灑塞外大同。洪洞老張為故鄉(xiāng)的柳編振興,正和同村的韓杵達合計籌辦柳編廠,貢獻智慧和汗水。

  韓斌

  2018年11月8日于故鄉(xiāng)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