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25日電 題:為青年打好中國底色 逐夢新時代——上海大學思政課為什么“紅”
新華社記者吳振東、白少波、張千千
“思政課居然可以這么上!”近日,上海大學一堂“時代音畫”通識課上,該校社會學院和音樂學院教授聯(lián)袂,用音樂旋律和歷史回顧,聲情并茂地講授了“國歌如何一路走來”。整個課堂學生爆滿,“蹭課族”只能席地而坐。不少學生聽完課后表示,原以為沉悶悶的課堂,沒想到卻是熱騰騰,收獲滿滿,時間也轉瞬即逝,總感覺沒聽夠。
思政課如何上才能“圈粉”?如何發(fā)揮思政課在高校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上海大學探索出了全新模式:教師告別單兵作戰(zhàn),“項鏈模式”力促跨學科聯(lián)袂授課;量身定做課程,價值引領與專業(yè)知識結合為青年打好中國底色,逐夢新時代。
“國歌”里聆聽時代脈搏
從晚清時期《普天樂》《頌龍旗》等帶有禮樂色彩的“國歌”,到雄渾激昂的《國民革命歌》《義勇軍進行曲》,記者看到,“時代音畫”整堂課在兩位教授的配合下,話題導入、課堂主講、現(xiàn)場問答、網(wǎng)上互動等各環(huán)節(jié)如行云流水。講授者不僅飽含知識,更引領聽眾感受國家、民族的時代發(fā)展脈搏。聽課者熱情參與,學生樂團還現(xiàn)場演奏了《義勇軍進行曲》,全場齊唱國歌,把課堂氣氛引向高潮。
“《義勇軍進行曲》展現(xiàn)了中國近代史上那段血與火的淬煉,最能體現(xiàn)民族的斗志和決心?!鄙虾4髮W本科生方曉聽完課激情滿滿地說,今天的大學生們要勇敢走在時代前列,成為奮進者和開拓者?!?/p>
有聽課教師表示,課程看似講授文藝作品,其實緊扣時代進程中的中國主題。音樂教授帶來了“藝術的眼睛”,社會學者帶來了“文化的眼睛”,共同使思政課堂更具思辨性、人文性、趣味性。
課程主策劃人之一、上海大學教務處副處長顧曉英表示,課堂成功的背后是授課團隊的艱苦付出,每次開講之前,課程負責人、主持人與主講教師都要一起備課,對教學內容、流程和方法進行精心設計,反復修改教學方案。
為“90后”量身定做思政課
據(jù)了解,今年初開課的“時代音畫”是上海大學“大國方略”系列思政課的組成部分。從2014年始設“大國方略”,到2015年“創(chuàng)新中國”,2016年“創(chuàng)業(yè)人生”,2017年“時代音畫”“經(jīng)國濟民”,這些為“90后”大學生量身定做的“中國課”,開一門火一門,“蹭課族”席地而坐成為課堂一景。
“中國進入新時代,青年站在什么歷史方位?如何迎接已經(jīng)開啟的新時代?思政課必須回答好這個問題?!鳖檿杂⒈硎?,“大國方略”系列課正是從當今社會熱點和大學生迫切需求入手,努力引領他們感受時代、讀懂中國、養(yǎng)成家國情懷,在民族未來中看到個人的前途與責任。
“大國方略”課為什么能“紅”?告別思政課教師“單兵作戰(zhàn)”,讓經(jīng)濟、歷史、法學、文化、國際關系等各領域教授、學科帶頭人聯(lián)袂授課,無疑是其“圈粉”的重要砝碼。
顧曉英稱其為“項鏈模式”——思政教師如同“項鏈”基底,課堂上起著穿針引線、主持串場、引導互動的作用;名家大咖則是鑲嵌其上的“鉆石”,他們從各自專業(yè)背景出發(fā),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科視角,形成了育人的集成效應。
讓思政課成為青年人生之路的指明燈
“上大學前,我生活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個小山村,后來考上大學、讀研究生、出國深造。我深深感到,正是得益于國家的快速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自己更大的抱負?!辈痪们暗摹皠?chuàng)新中國”課上,應邀授課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資助者張建華的一番講述,讓在場學子深受感染?!拔蚁嘈?,在這個時代,靠著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大放異彩。”有學生說道。
本科生肖暢在“創(chuàng)新中國”課上聆聽了上海大學無人艇團隊的科研經(jīng)歷后,在感言中寫道:“我為整個團隊迸發(fā)出的團結和朝氣而感動,正如老師們所說‘要有心懷為國的心,才能成就大事業(yè)’,這句話將成為我創(chuàng)新之路上的指明燈?!焙芏鄬W生表示,課程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理論知識,而是共鳴感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協(xié)作組組長忻平認為,通過集體備課、共同教研,“大國方略”系列課真正做到了價值引領與專業(yè)知識的結合,做到了形散神聚。不同專業(yè)背景、不同人生閱歷的教師,在同一課堂回答同一主題,把道理融入故事,用故事講清道理,以道理贏得認同,使思政課的說服力感染力不斷增強。
上海市教委表示,正在積極開展試點,支持高校推出更多“中國系列”品牌課程,使之成為廣受師生歡迎的“熱門課”,并將通過推進集體備課等多種形式,把十九大精神全面融入多樣化的思政課堂教學之中,努力為當代青年打好中國底色,逐夢出彩新時代。(參與采寫:牧小湘、王鐘毅)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