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面貌日新月異,一些曾經(jīng)荒無人煙的地方,如今也在一天天見證著城市的發(fā)展。連日來,記者在堯都區(qū)東關路一帶走訪時,就發(fā)現(xiàn)了一條見證老城歷史和記憶的明光巷,12月25日,記者將所采訪內(nèi)容進行了歸納整理,以期與讀者朋友們一同分享它的故事。
明光巷,位于東關路東頭路南,南北走向,北起東關路,南至九中路,西與李熬胡同四巷相鄰,往東可通往臨鋼。
地處城壕邊 原是打麥場
對明光巷來歷的采訪中,記者連連碰壁,不清楚為啥叫這個名字,得問問住在這里的老住戶。我在這兒住了40多年,沒有聽說過為啥叫這個名字?!苯衲?8歲的居民王女士說,以前這里的住戶很少,后來住的人多了,才慢慢有了路,形成了巷子?!睅捉?jīng)詢問,記者終于在水門街居住的老臨汾人張秋景那兒找到了關于明光巷的“記憶”。“這一帶還沒住人的時候,是原來東關大隊的打麥場,大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巷子形成后才有了這個名字,但是具體寓意我也不清楚?!睆埱锞袄先吮硎?,這里住的人都是臨汾最早的拆遷戶,在城市建設時期,市區(qū)內(nèi)將平房小院拆除,為這些居民在東關橋頭一帶蓋起了房子,這里幾乎都是還遷房。
昔日有煤場 鐵路專線“火”
沿著巷子中央的分岔路向東走,記者看到一條廢棄的鐵路旁有一家石化設備公司,周邊還分布著普通住宅。
今年74歲的李連生老人回憶,鐵路在臨汾解放前就有,是為南機場運送貨物的專線,在周邊住戶增多后,也運行了一段時間,如今已經(jīng)廢棄?!澳憧吹降哪莻€石化設備公司的位置原來是一家煤場,以前這一帶還有很多收廢品的攤點?!?/p>
資料來佐證 巷子何日有
記者在臨汾市三晉文化研究會所編《臨汾歷史地理研究》一書中查詢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城壕溝逐漸被城市垃圾填埋,七十年代,東關一帶居民為建住房,挖占東城墻、拆卸城磚,城墻遭受重大破壞。
之前本報曾報道過的馬家胡同、九中路、健康巷、煤化巷、新建巷,均提到了曾經(jīng)老城的城墻情況。
此外,記者翻閱由堯都區(qū)三晉文化研究會撰寫的《堯都新篇名勝古跡紀略》一書——追溯臨汾城古跡(節(jié)選)中看到,臨汾解放后,在城市建設高速發(fā)展的同時,臨汾古城墻因擴建城區(qū)和開通道路,上世紀七十年代,到處拆城墻建住房,城墻基變成房基,城墻磚變成建房磚,古城墻很快被分割、蠶食、破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只剩下西門門洞。如此說來,巷子形成時間與兩位老人的說法一致,為上世紀七十年代。
記者亢亞莉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