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公穩(wěn)定國內(nèi)后,發(fā)動向外擴展。先從何處下手?他瞄準(zhǔn)的目標(biāo)是虢國,理由有二,一是當(dāng)初曲沃每次進攻國都翼城,虢國都代表周天子出兵前來鎮(zhèn)壓,結(jié)下了冤仇。二是車廂城屠殺群公子,有個別公子逃到了虢國。虢國不識大局,沒有看到晉獻公站穩(wěn)腳跟,勢力強大,不可動搖。反而在晉獻公九年(前668)春天,出兵討伐晉國。在強大的晉國面前,虢國根本不是對手。稍一交手,很快敗退。如果就此作罷,與晉國緩和關(guān)系,為時尚不算晚。遺憾的是,虢國錯誤估計了自己的力量,竟然在這年冬季,再次舉兵進犯晉國。日漸強盛的晉國,正要向外擴張,虢國恰好成為矛頭所指的第一個目標(biāo)。
晉獻公十年(前667),晉獻公打算征伐虢國。大司空士蒍覺得時機尚不成熟,理由是還有不少大夫和民眾支持虢國的國君。如果此時出兵,即使獲勝也等于失去虢國民心,不便于穩(wěn)定這塊地盤。那么如何為好?士蒍認為虢國國君傲氣十足,若是打了勝仗,更是得意洋洋,那時就會眾叛親離。
晉獻公十七年(前660)春天,虢國出兵進攻渭汭,獲得勝利。果不其然,虢國雖然取得勝利,但是屢屢用兵,耗費人力物力很多,民聲怨憤,士氣低落。虢國大夫舟之僑勸說,虢國的國君聽不進去。舟之僑生氣地說:“無德而祿,殃也。殃將至也?!比缓螅瑤е迦颂颖嫉綍x國。
這一來,時機成熟了。晉獻公十九年(前658),晉國出兵討伐虢國。討伐虢國,軍隊必須從虞國土地上經(jīng)過。如果虞國不同意,這事還真有難度。晉獻公正為此事焦急,大夫荀息給他出了個主意,獻出垂棘之璧和屈產(chǎn)之乘賄賂虞公。
晉獻公答應(yīng)了。寶玉、名馬獻給虞公后,荀息到虞國請求借道。虞國大夫?qū)m之奇聞知,當(dāng)即進諫,晉國送來這么重的厚禮,恐怕另有所圖,千萬當(dāng)心!
虞公不聽宮之奇勸告,收下禮物。荀息對虞公說:“以前冀國無道,我國曾幫助虞國重創(chuàng)冀國。如今,虢國同樣無道,我國需要討伐他們。所以向貴國借道通過。”既然收下禮物,當(dāng)然難以回絕晉國的請求,虞公只好答應(yīng)借給晉國道路。
第一次出兵,晉軍進兵快速,退兵也快速,大將里克、大夫荀息率軍攻占了虢國的下陽,虢公在亂戰(zhàn)中逃跑到了衛(wèi)國。晉軍不再追擊,很快收兵,退回國內(nèi)。
沒有滅了虢國,難解晉獻公的心頭大患。時過三秋,晉獻公又要伐虢,又要從虞國經(jīng)過。虞國大夫?qū)m之奇勸諫虞公,虢國是虞國的外表,虢國滅亡,虞國必然跟著滅亡。不能再助長晉國的野心,也不能放松對晉國的警惕,更不能再借給晉國道路。諺語說:“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虢國滅亡,虞國就危險了!”虞公聽了不以為然,他認為晉國與他是同宗,不可能害他。宮之奇則告誡他,晉獻公和桓叔是同一個祖先,比我們的關(guān)系更親密,但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殺死了他們的子孫。這話說得極為中肯透徹,可是虞公還是聽不進去,仍舊借給晉國道路。
晉國大軍順利從虞國通過。這一次進軍,晉軍消滅了虢國,不再給虞公留情面,回師途中,順便消滅了虞國,俘虜了虞公。大夫荀息還惦記著獻給虞國的寶玉、名馬,就在宮中找來。他牽著馬,向晉獻公呈上寶玉。晉獻公得意地說,玉璧還是老樣子,只是馬齒長了!這段歷史派生出兩個成語:假途伐虢和唇亡齒寒。
晉獻公沒有陶醉在滅亡虢國、虞國的勝利中,他繼續(xù)舉兵擴張。到了晉獻公二十五年(前652),已消滅了諸多戎狄和姬姓小國,晉國的疆域迅速擴大。《史記·晉世家》記載:“當(dāng)此時,晉強,西有河西(今山西、陜西之間黃河南段以西)與秦接境,北邊翟,東至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一帶)”,為稱霸諸侯奠定了基礎(chǔ)。
喬忠延
責(zé)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