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一份泛黃的麻紙,讓時光穿越回明代,原來這是一份明代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的契約,距今已經(jīng)有400多年的歷史。“這份契約有點殘缺,但記錄內(nèi)容還算完整?!逼芽h克城鎮(zhèn)公峪村的劉先生介紹,這是祖上一代一代傳到他手中的。
契約中記載,劉注因為錢糧急緊,沒有其他貨物可以出賣,只好將原來祖上分到屬于自己名下、在賀家峪的莊地一份,以及地里的各種地上物件在內(nèi);還有位于龍頭嶺社犁腹地7畝地以及周邊的土木石全部包括在內(nèi),立死契賣給其弟弟劉波,由劉波來管理這份祖業(yè)。以上土地和財產(chǎn)折價銀子四兩六錢,當天交足,原來地里的夏糧五斗三升五合,到收獲季節(jié)也要繳到倉庫。立契約為證,立契人為劉注。
中間的說合人有兩位哥哥劉清、劉澄,還有劉洋、張立紀、劉三元等5人。
該契約最明顯的是4枚方形朱紅大印,有藏友介紹,這應是明代的官契。從契約的內(nèi)容也說明一個問題,當時劉注差錢、差糧,不但緊而且急,要不然也不會出賣祖業(yè)。契約還反映出祖業(yè)要賣給自家人的傳統(tǒng)家風。
記者王隰斌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