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市委黨校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2021-08-31 08:39:19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臨汾新聞網訊 熠熠生輝的歷史長河之中,刻錄著無數共產黨人以青春、熱血和生命書寫的苦難輝煌。一部中國共產黨黨史就是一部不忘初心的奮斗史。

  百年黨史,啟示當下,燭照未來。

  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當前重要的政治任務。市委黨校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重要陣地,是教育培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陣地、主渠道,如何充分發(fā)揮黨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職能優(yōu)勢、師資優(yōu)勢、學科優(yōu)勢、資源優(yōu)勢,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委黨校以黨史宣講為載體,推動教學資源下沉、學習課堂前移,努力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持續(xù)打造“組織放心、社會認同、黨員滿意、群眾歡迎”的黨校黨史宣講品牌,在我市掀起了黨史宣講熱潮。

  精心謀劃 打造完整“宣講鏈”

  今年7月,在隰縣昕水社區(qū)的一堂黨史學習教育宣講課結束后,作為主講人的市委黨校教師張敏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單獨向一位來自鄉(xiāng)鎮(zhèn)的年輕組織委員“開了小灶”。面對對方關于鄉(xiāng)鎮(zhèn)黨史學習教育宣講課應該怎么講的問題,張敏做了耐心細致的回答?!拔覀兊男v不僅要起到精神引領的作用,還應該承擔起培養(yǎng)壯大宣講隊伍的責任。在建黨100周年的歷史時刻,我做這樣的工作特別有意義。”

  針對如何突出聯動效應,確保宣講實效,市委黨校打造了一條“宣講鏈”。 “宣講鏈”的一端將宣講力量衍生到基層,加強對街鎮(zhèn)宣講團隊的指導和培訓,每次宣講首講都面向基層宣講員,用黨校宣講的“先鋒隊”帶動起基層宣講的“大部隊”。

  另一端,市委黨校將宣講內容衍生到“主業(yè)主課”開發(fā)中,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在主體班專門開設黨史教育及黨性修養(yǎng)教學單元,潛心開發(fā)出《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習中共黨史的意義、內容及方法》《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成功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寶貴經驗》《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xù)精神血脈——學習認識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等新課,著力在黨校課程體系中完善黨史專題,增強“四史”教學版塊,以多種形式、多種措施全方位、全過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及時進課堂、進頭腦,把黨史學習教育貫穿主體班教學全過程,教育引導學員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苦練內功 組建高素質宣講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史學習教育有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要精心組織宣講團開展專題宣講?!?/p>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市委黨校遴選出25名教師,成立“百年黨史”宣講團。宣講團分為5個宣講小分隊,分別面向我市17個縣(市、區(qū))開展黨史下基層宣講工作。此外,沈新力、李霄、蘭雅莉、李馨華、張敏5名骨干教師還參加了市委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奔赴各縣(市、區(qū))進行宣講。

  既是“百年黨史”宣講團成員,也是市委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一員,張敏坦言,無論是進機關還是下社區(qū),數場宣講課接連進行,離不開前期扎實的備課打磨環(huán)節(jié)。

  宣講活動前期,市委黨校第一時間組織一批政治素質高、業(yè)務能力強、理論功底深的骨干教師赴中央黨校、省委黨校等地集中進修學習。進修結束后,以教研室為單位,組織教師精心備課,通過專題申報、試講遴選、打磨提升等環(huán)節(jié),嚴格做到試講不通過決不能外出宣講,精心儲備黨史學習教育“精神食糧”。

  最終,市委黨校從百年奮斗光輝歷程、國家民族偉大貢獻、深刻感悟初心宗旨、重大理論成果創(chuàng)新、長期奮斗偉大精神、深刻領會寶貴經驗6個方面梳理出相關課程,形成30講黨史學習教育系列課程“菜單”。

  持續(xù)發(fā)力 創(chuàng)新宣講方式方法

  從機關部門到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從農村學員到普通百姓,從耄耋老者到青年學生,市委黨校的宣講工作一直在不同群體中開展,形式上要創(chuàng)新,就必須做到“分眾化”。宣講團教師堅持以授課對象為主體,做好調研,掌握不同群體之間的“個性”和“共性”,統(tǒng)籌安排好宣講內容,實現形式上的靈活創(chuàng)新。杜絕一個稿子用到底、一套模板講到底的“老傳統(tǒng)”和“舊思維”,聚焦不同群體的“口味”,有針對性地備好課,把“大眾菜譜”制作成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口味的“特色佳肴”,讓聽眾聽得進、能共鳴、有觸動,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

  黨史學習教育宣講質量高不高,關鍵在方法上要創(chuàng)新,貴在“接地氣”。宣講團教師意識到如果不顧聽眾感受,只講一些高高在上的純理論性的知識,效果也不會特別好。只有充分掌握聽眾的文化程度、工作環(huán)境等特點,盡量用接地氣的語言貼近聽眾,用真情實感的表述打動聽眾,才能讓一個個黨史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在良好的互動中達到宣講效果。他們將理論轉化為接地氣的“土言土語”,讓黨史宣講既有聲有色,又有血有肉,切實引起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共鳴,真正成為既接地氣、又入人心的“精神大餐”。

  沒有課件、沒有講桌、沒有電子化設備,講課地點從會議室轉移到紅色教育基地,這是市委黨校教師肖振國在黨史學習教育宣講中面臨的最大改變。

  為充分利用我市的紅色資源,講好生動鮮活黨史課,市委黨校專門成立“賡續(xù)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現場教學課題組,課題組深入挖掘周邊紅色資源,篩選確定了臨汾市黨群服務中心、大陽鎮(zhèn)臨浮戰(zhàn)役官雀紀念館、劉村鎮(zhèn)八路軍學兵大隊舊址、臨汾烈士陵園、臨汾市英烈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實踐基地,以點帶面,串珠成鏈,打造出了具有我市特色的紅色基因庫。通過“理論學習+現場學習+研討感悟”的“實景式”“沉浸式”教學,讓紅色資源“活起來”,學員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革命歷史、更加深刻地感悟斗爭精神,從中汲取更為振奮人心的奮斗力量。

  肖振國告訴記者:“我們與導游的區(qū)別在于要在基地原有故事基礎上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學成果,在講課過程中隨時有人提問,互動性更強,講授過程中更加注重精神提煉和現實意義的結合?!?/p>

  進機關、下基層、入企業(yè),如今,市委黨校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成果豐碩,實現了宣講“全覆蓋”,全校教師累計宣講超過100余場次,直接受眾超過20000人次,真正讓黨史學習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為全市黨史學習教育的扎實開展貢獻了力量。

  記者 李衛(wèi)紅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