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縣安坪村村民楊孔森的脫貧故事

2020-09-04 08:57:33 來源:臨汾新聞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初秋的吉縣中垛鄉(xiāng)安坪村,楊孔森正一點一點挪動著腳步穿行在他家的蘋果園里,滿園的富士蘋果樹陪伴在左右,他不時停下腳步整理果袋。相比幾年前,如今的他已不需要借助拐杖行走,干起活來也更加得心應手。

  只見他雙手緊握手持式割草機,所到之處刀起草落,面前的荒草瞬間被清理干凈。他抬頭看了看即將升起來的太陽,艱難地拖著殘疾的左腿繼續(xù)割草?!巴炔焕骶吐?,憑著自己的勞動生活,活得心安。”

  命運對楊孔森是殘酷的。愛人患二級精神殘疾多年,每月需要藥物維持;2009年,大兒子楊貴杰因患有精神病離家出走,杳無音訊;二兒子楊富杰雖常年在外打工,但除去開支后難有富余,二兒媳難以忍受貧困,二人于2010年離婚,留下剛滿一周歲的孫子由楊孔森夫婦撫養(yǎng)教育;禍不單行,2013年,楊孔森工作結(jié)束后騎著摩托車返家時,出了車禍,腿落下了殘疾,用來治病的6萬余元外債讓風雨飄搖的家庭幾近崩潰。

  2014年,國家出臺了精準扶貧政策,楊孔森家被村里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并連續(xù)兩年被村里定為低保戶。楊孔森感覺生活中的冰在慢慢融化,他的心也漸漸溫暖起來。

  2016年,楊孔森因腿部殘疾面對自家窯洞前的小土坡都望而卻步,易地移民搬遷的政策為他打開了一條通道。“我家原來住在懸崖邊的土窯洞里,門前有深溝,不時還有黃土塊掉下來,那會我還拄著拐杖,連出行都成了問題。”經(jīng)過村里民主評議,楊孔森一家享受了4口人8萬元的分散安置搬遷補助。三間寬敞明亮的新房拔地而起,楊孔森一家喜極而泣,徹夜未眠。

  看著眼前干凈明亮的新房子,楊孔森身體里不甘認輸?shù)膭蓬^被激活了。扶貧政策這么好,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楊孔森滿腦子都是“奮斗計劃”:把果園經(jīng)營好、冬天農(nóng)閑時上街賣糖葫蘆、春節(jié)期間擺攤賣對聯(lián)福字、收集變賣廢紙箱酒瓶……

  “老楊,你寫評選低保戶的申請吧。”“你不容易,一個人管這么一大家子人?!?016年底,村里再次評選低保戶,大家都建議楊孔森寫申請參加低保評選。但這次,楊孔森毅然拒絕了。“做人得講良心,得有志氣。我家雖然貧困,但國家照顧我的已經(jīng)太多了,我今后得靠自己努力。村里還有比我更需要享受低保的人,把機會給他們吧!”就這樣,楊孔森主動退出了2016年的低保評選。

  為了幫楊孔森增加收入,安坪村村委給他安排了村保潔員的工作。“無論刮風下雨,無論農(nóng)忙農(nóng)閑,他堅持一天一小掃,兩天一大掃,從來沒有休息過一天。尤其對村委會大院廁所的打掃,他甚至用上了拖布,我們村廁所的衛(wèi)生狀況可以說是全鄉(xiāng)數(shù)一數(shù)二的。他還主動把低保讓給別人,這點尤其值得大家學習!”對于楊孔森的表現(xiàn),安坪村委會主任梁全德豎起了大拇指。

  給愛人做飯、洗衣服,送孫子上下學,地里的活不耽誤,保潔員的工作絲毫不懈怠,這就是楊孔森忙碌的一天。他總說,扶貧不扶懶漢,心懷感激,腳步不停,才是對得起良心的活法。2017年,在楊孔森的精心護理下,他家的蘋果園收入近4萬元,并被村委會表彰為“自強自立脫貧戶”。2017年底,楊孔森憑借自己的努力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也走上了致富的路子。他說,“災禍不嚇人,貧窮也不可怕,只要瞧得見國家的好、吃得下生活的苦,才能享得了勤奮的福、走得上小康的路!”

  記者 潘華玲

     

責任編輯:暢任杰

版權(quán)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wǎng)刊載及發(fā)布的各類稿件,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自媒不得轉(zhuǎn)載發(fā)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quán)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