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中秋佳節(jié),歷來備受國人重視,中秋明月,歷來備受文人贊頌。中國人對月亮有著別樣的寄托,思鄉(xiāng)、思親、祈福、明志、感時傷懷,這些美好的感情,是華夏兒女對月亮獨有的情懷,是中華民族之血脈認同。月亮寄托情思,而由這一縷縷情思共同匯聚的,則是每一個時代的家國情懷夢,這是亙古不變的主題。家國相連,中秋小家團圓也映照青年心中的大國情懷。
對月明志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不論是成功歡喜時,抑或是躊躇不得志之際,月下的揮毫潑墨,激動吟詠,都能使心中情感噴薄,精神振奮。中秋之夜,看著中原未曾收復的失土,辛棄疾豪邁作詞:“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币枣隙鹬畟髡f,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反對妥協(xié)投降,立志收復國土的抱負。蘇軾以《水調(diào)歌頭》抒發(fā)仕途坎坷中的落寞情懷,空有一腔報國志卻難有作為機會,但他最終仍祝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即便身處困境、郁郁不得志,月亮剔透的光芒也能一次次照射心底,激蕩一層又一層的情感漣漪,振奮人生,重燃斗志,讓家國擔當一遍遍生根發(fā)芽。國人共賞的這輪明月召喚的是心中升騰著的理想抱負,是被現(xiàn)實曾挫敗過的夢想,是代代相傳的家國夢。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中秋流傳千百年,家國情懷也傳承千百年,在新的時代里,打下深刻的民族烙印。佳節(jié)明月,舉國歡慶,闔家團圓是大主題,但也有無數(shù)人默默堅守崗位,在夢想或是責任的道路上不敢有一絲懈怠。
戍邊的戰(zhàn)士一如往常用年輕的身體守衛(wèi)祖國的邊界,頭頂邊關月,心系天下安;經(jīng)驗老道的醫(yī)生時刻等待召喚應對突發(fā)的狀況;華麗盛裝的主持人只能通過電視問候家鄉(xiāng)的父老;飯店的廚師在灶臺忙碌,只為客人能夠吃上一頓團圓飯……無數(shù)的行業(yè)里,平凡的人們奮斗在異國他鄉(xiāng),團圓的節(jié)日沒有家人的擁抱,但他們卻保證了這個社會的正常運轉,讓更多的人能夠過上一個幸福安穩(wěn)的中秋。中秋對他們是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更是奮斗年紀里的一個個小日常。
千百年來,尤其是中國人,對月亮有著非一般的鐘情和著迷。從嫦娥奔月、九天攬月的奇想到神舟、天宮系列航天任務的穩(wěn)步推進,我們望月、贊月也在探月。
月亮最圓的時候,我們的天宮二號也成功發(fā)射,肩負重任,邁向了星辰大海。與往年的十五不同,國人昨夜遙望銀河時,看到的不僅是美好的月圓,也有中國力量的升騰而起。這讓中國人離念念不忘的“嫦娥”更靠近一步,懷揣“中國夢”的科研人員在實驗室中體會著夢想即將實現(xiàn)的緊張和激動,也體會著親手推進家國夢的感動和淚水。在這個沒有家人陪伴的中秋節(jié),“天宮二號”讓他們充滿了斗志昂揚的士氣,圓月見證著中國人數(shù)千年的奮斗和拼搏。
“月是故鄉(xiāng)明”,誰人不是這樣想的呢?但該奮斗的年華里選擇安逸注定不能成就一番偉業(yè)。為了治水,大禹三過家門不敢入,霍去病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成家立業(yè),是人生追求,也是積聚國家強盛的力量。國穩(wěn)才能家安。正是因為先人不計時日的長征跋涉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國,正是因為國家的“舵手們”不計黑夜白晝的操勞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天宮”追月,青年也在追夢。當天空二號的圓滿發(fā)射碰上了中秋的特殊節(jié)點,真正地演繹了一個最圓滿的激勵故事,月圓而人圓,人圓而夢圓?;ê迷聢A之夜,也正譜出一個家富國強之夢!(武亞姮)
責任編輯:王偉